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3 16: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预习笔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________土地。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________;为____________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进攻:________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__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的序幕。
三大战役:
名称
________战役
淮海战役
________战役
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等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徐州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______全境
解放了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
_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南京:_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时间:1947年
2.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
3.结果: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辽沈战役时间及结果:1948年9月 – 11月, 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时间及结果:1948年11月 – 1949年1月,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平津战役时间及结果:1948年11月 – 1949年1月,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5.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习题
1.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 )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
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
A.依靠贫雇农 B.团结中农 C.消灭地主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
4.“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土地改革D.发动三大战役
5.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6.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林彪、罗荣桓指挥B.参加的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C.发生在1947年11月D.基本解放了华东和华南地区
7.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 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9.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道: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11.“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
15.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珍藏着一枚战争纪念章,虽已锈迹斑斑,但辉煌的过去仍能勾起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该纪念章上镌刻的时间为“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请你判断,这位老战士参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4)陆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请你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该事件有何意义和作用?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 么说“值得”?
材料三:人 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 权”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