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3 16: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预习笔记
一、平型关大捷
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 一一五 师在师长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 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 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____________战争。
巩固措施:中共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 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概况:_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________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________,摧毁敌人交通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
一、平型关大捷
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玄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生国逃亡堂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巩固措施: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百团大战
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习题
1.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武汉会战 B.平型关大捷C.百 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 )
A.豫皖苏边区 B.晋察冀边区 C.陕甘宁边区 D.冀鲁豫边区
3.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消耗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游击战
4.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时代意义在于( )
A.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B.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全民族抗战D.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5.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 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6.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 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日军描述的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对支持正面战场起了积极作用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从属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B.是正面战场的重要力量
C.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D.是抗战取胜的唯一因素
8.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9.“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10.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说道:“□□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内容是( )
A.瑞金 B.延安 C.南昌 D.广州
11.“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朝鲜战争时期
12.“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13.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地再现了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甲说:“指挥者是彭德怀。”乙说:“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路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丙说:“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丁说:“这一战役开始于1940年。”以上四位同学中肯定有一位记错了,他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请根据以下史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八路军第115师准备前往平型关一带。1937年9月23日,第第115师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议强调:“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材料二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八路军取得了哪场战斗的胜利?指挥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毛泽东这首诗的赠与对象是谁?抗日时期他领导了哪场战役?主要目标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 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 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从此鬼子不猖狂》
材料二: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材料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赵箭平《谈谈屏幕上的国军抗日英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役的情况?该战役属于哪一战场的抗战?请列举该战役所属战场的其他两个著名战役。
(2)材料二是哪一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它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哪一战场?
(3)材料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前提条 件是什么?说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关系及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