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第二课时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a,b,c的关系
焦点位置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
(a>b>0)
(a>b>0)
看分母的大小,焦点在分母大的那一项对应的坐标轴上
一:知识回顾
1.椭圆 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
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5 B.6 C.4 D.10
A
二:回顾练习
D
A:不存在 B:椭圆
C: 直线 D: 线段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4.椭圆的焦点坐标是(0,4),椭圆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0,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C
先定位,再定量
三:求轨迹方程
典例1
直译法
典例2
如图,在圆 上任取一点P作x轴的
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
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
相关点法:
o
x
y
P
M
D
解:设点M坐标为M(x,y), 点P的坐标为
P(x’,y’),则
由题意可得
因为
这就是点M的轨迹方程,它表示一个椭圆。
o
x
y
P
M
D
所以
即
答案
(x,y)
变式训练:
o
x
y
P
D
M
答案
相关点法:
所求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
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
只要把所求动点的坐标“转移”
到另一个动点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
件中去,即可解决问题。
典例3.
定义法
答案
检验
变式训练
椭圆
的焦点为
P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
则
的面积是多少?
四: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典例4:
五: 课堂小结
1.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要“先定位,再定量
2.定义法求椭圆的轨迹方程
3.相关点法求椭圆的轨迹方程时,关键是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点之间的等量关系,再用代入法求出方程。
4.涉及椭圆焦点三角形面积是,可把
看成
整体。运用
及余弦定理求出
,而无需单独求解。
,
的距离之和为12,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已知椭圆C:
,点M与点C的焦点不重合
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重
中点在C上,
(3)若点P在椭圆
上,
分别是椭圆的
两个焦点,
求
的面积。
(1)已知动点P到点
六:课后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