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3、找出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学习牧羊人美好的精神品质。
4、探究本课的主题。
教学重点
目标3、4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前准备
让.乔诺简介,《植树的男人》动画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
看到这幅图片,我们会想到“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也会想到“神羊既不触,夕鸟欲依人”;更会想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但是,这美丽富饶的地方,在30年前确实戈壁荒滩,不毛之地。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一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30多年的努力得来的。他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主人公——《植树的牧羊人》。
(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屋顶上的轻骑兵》等,其中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改编为电影。本课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动画片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篇奖。
三、预习检测
1、为下列红字注音。
戳(chuō) 缝隙(fèng xì) 帐篷(péng) 干涸(hé) 薄荷(bò he) 微薄(bó)
废墟(xū) 酬劳(chóu) 水渠(qú) 流淌(tǎng) 琢磨(?zuó mo) 坍塌(tān)
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guǎ)
2、齐读三遍
注:琢磨(zhuó mó?):琢和打磨?(玉石)或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琢磨(?zuó mo):思考;研究
淌(tǎng)本义:大面积流水(流汗)。流下:~水。~汗。~眼泪。
淌(chǎng)水起波纹:~游(水流动泛起波纹的样子)
刨: (1)(bào)①刨子或刨床,如"槽刨""刨刃"。②用刨子或刨床刮平木料或钢材等"刨木头"。 (2)(páo?)①挖掘,如"刨坑""刨土"。②刨除。如"十天刨去五天"。
四、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思考,完成以下两道题目。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三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无边无际的荒野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绿洲。
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景及高原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独居、50几岁,牧羊、种树
荒原、光秃秃的山、
狂风怒吼、没有溪水
再见牧羊人
身体硬朗、不再牧羊、养蜂
绿树成林、溪水潺潺
最后一次相见
已经87岁了
一片沃土、美丽富饶
引导: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高原上的变化,从前是不毛之地,现在是富饶的绿洲。那么从表现手法来说,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是谁让高原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他?)
明确:对比手法
通过高原上的变化,可以看出牧羊人的巨大贡献。突出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
五、浏览课文,重点研讨
引导:通过高原上的变化,我们了解牧羊人的一些精神品质,那他到底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呢?参照课后示例,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使用例句的格式:
句子+人物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或细节描写)+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他是一个 的人。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第10段,第14段)
目标远大而高尚。(第11段)
具有顽强的毅力。(第11段,第14段最后一句,第15段)
自信、平和而乐观。(第11段“他看上五十多岁了……”)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认识到牧羊人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目标远大而高尚,具有顽强的毅力的人。那么,作者在首尾两段怎么评价他呢?
明确: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有毅力
过度:课文的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小组合作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六、主题探究
我们通常会引申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个人人生启迪方面看),第二主题是环保(从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方面看)。(第三主题人定胜天、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第四主题坚守本心,第五主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并说说理由。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本文主题。
第一主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启迪)
学习牧羊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
请模仿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为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最好不超过70字)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过渡:同学们写得很棒,老师也试着写了两段,与同学们共勉。
牧羊人:
例1:铁棍挥舞,赶走昔日遍野荒凉;
汗水浇灌,迎来今天满目青葱。
身居大山,有着大山般朴实宽广的胸怀;
植树造林,创造神话般庇荫万代的奇迹
例2:一个人几十年来做着一样的事情,
没有质疑没有抱怨,
没有奢求没有私欲,
那种平凡而不平凡一步步,
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震撼。
第二主题——环保(现实意义)
“环保”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牧羊人三十年如一日的植树行为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明白,环保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才算得上是一个“环保小卫士”?
(1)写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2)写出你的环保建议。(写两点即可)
七、总结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生活中,有许多默默“植树”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却有益于人们,奉献生命中的所有“光和热”,“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完成一篇300字以上的周记。
八、课外链接
欣赏动画片《种树的牧羊人》。
板书设计
14 植树的牧羊人
初遇牧羊人 独居、五十多岁 荒原、光秃秃的山 目标远大而高尚
牧羊、种树
再见牧羊人 身体硬朗、 绿树成林、溪水潺潺 顽强的毅力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不再牧羊、养蜂
最后一次相见 已经87岁 一片沃土、美丽富饶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课件29张PPT。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3、找出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并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
4、探究本课的主题。教学重点
目标 3、4
教学难点
目标 3一、走进作者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代表作有《人世之歌》、《屋顶上的轻骑兵》等,其中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改编为电影。本课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动画片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二、预习检测? 为下列红字注音。
戳( ) 缝隙( ) ? 帐篷( )
干涸( ) 薄荷( ) 微薄( )
废墟( ) 酬劳( ) 水渠( )
流淌( ) 琢磨( ) 坍塌( )
刨根问底( ) 沉默寡言( )二、预习检测? 齐读生下列字词。
戳(chuō) 缝隙(fèng xì)?帐篷(péng)
干涸( hé ) 薄荷( bò he ) 微薄( bó )
废墟( xū ) 酬劳( chóu ) 水渠( qú )
流淌(tǎng) 琢磨( zuó mo) 坍塌(tān )
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guǎ)
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景及高原的变化。将关键词填入下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三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无边无际的荒野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绿洲的故事。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景及高原的变化。将关键词填入下表。独居、五十几岁,牧羊、种树荒原、光秃秃的山身体硬朗、不再牧羊、养蜂绿树成林、溪水潺潺已经87岁了一片沃土、美丽富饶写作手法:
从表现手法来说,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手法
通过高原上的变化,可以看出牧羊人的巨大贡献。突出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
四、重点研讨 参照示例,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分析人物形象的格式:
他是一个 (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的人。
从“ ”(文中句子)的 (直接、间接、细节、人物描写手法)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1、自信、平和而乐观
(如:第4段,第11段“他看上五十多岁了”)
2、安静、忠厚、不张扬
(如:第6、7段)
3、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如:第10段,第14段)
4、目标远大而高尚
(如:第11段)
5、具有顽强的毅力
(如;第11段,第14段,第15段)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认识到牧羊人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目标远大而高尚,具有顽强的毅力的人。
明确:慷慨无私、不图回报、有毅力
课文的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作者在首尾两段怎么评价牧羊人呢?五、主题探究 《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我们一般会总结为两个主题:
第二主题:环保(从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方面看)。第一主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个人人生启迪方面看)。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小组合作讨论后说说理由。第一主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牧羊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小练笔
请模仿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用最美的文笔为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辞。(不超过70字)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第二主题——环保 “环保”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话题。“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牧羊人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植树行为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明白:环保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1)写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2)写出你的环保建议。(写两点即可)
例1:
铁棍挥舞,赶走昔日遍野荒凉;
汗水浇灌,迎来今天满目青葱。
身居大山,有着大山般朴实宽广的胸怀;
植树造林,创造神话般庇荫万代的奇迹。
例2:
一个人几十年来做着一样的事情,
没有质疑、没有抱怨,
没有奢求、没有私欲,
那种平凡而不平凡的一步步,
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震撼。
六、总结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
七、练笔 生活中,有许多默默“植树”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却有益于人们,奉献生命中的所有光和热,“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你认识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完成一篇300字以上的周记。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