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复习与巩固 空隙 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千克、克、吨等 托盘天平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g/cm3 kg/m3 物态
变化: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颜色、状态、气味等 可燃性、会生锈等 专项一 物质的构成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C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有________;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有________;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②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③绳子不容易被拉断;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块压紧后“黏”在一起;⑤气体被压缩到体积越小时越费劲;⑥在巨大压力下,油能从钢管的侧壁渗出(钢管无裂缝)。③④ ②⑤ ①⑥ 专项二 质量和密度
3.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密度均不变
C.体积、密度均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4.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A B B 6.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取一小蜡块,用天平称出该小蜡块的质量为18 g,向量筒中注入60 cm3的水,用大头针将蜡块全部压入水中,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80 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 )
A.0.3×103 kg/m3 B.0.9×103 kg/m3
C.0.13×103 kg/m3 D.0.24×103 kg/m3
B 7.(浙江丽水中考)世界最长悬挑玻璃廊桥——重庆云端廊桥于2015年5月1日建成,廊桥的地面和护栏全部采用三层钢化夹胶超白玻璃,游客在上面犹如“凌空悬浮”一般。请回答:一块厚度为0.01 m、面积为1 m2的该玻璃质量为25 kg,则这种玻璃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8.(浙江嘉兴中考)节选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 t,车厢体积为8 m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ρ沙=1.6×103 kg/m3)
货车车厢装满沙子的质量m=ρ沙V=1.6×103 kg/m3×8 m3=1.28×104 kg=12.8 t,12.8 t>7 t,则该车装满沙子,属于超载。2.5×103 专项三 物态变化
9.(浙江义乌中考)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C 10.(浙江衢州中考)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北方冬天早晨窗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A A 12.下图是小敏绘制的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物质完全熔化要10 min
B.B物质是晶体
C.可推断出A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D.温度为80 ℃时,A物质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13.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后,同时熄灭火焰,则 ( )
A.甲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乙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B.乙水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甲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
D.两水壶中的水同时停止沸腾A 14.(浙江绍兴中考)如图所示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
汽化 15.(浙江衢州中考)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位置如图甲所示,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 液化放热及热传递 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 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 ℃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标记B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专项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大米酿酒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1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水制冰 B.用粮食酿酒
C.用干冰降雨 D.用木材制桌椅D D B
19.下列描述中,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A.铁熔化成铁水;B.铜能生锈(铜绿);C.食物腐烂;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E.糯米酿成酒;F.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发光、发热;G.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G B AF CDE 专项五 实验
20.小华在江边游玩时,捡到一小块鹅卵石。他想知道鹅卵石的密度,就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对这块鹅卵石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小华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小华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华把鹅卵石放在天平的左盘进行测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鹅卵石的质量m石=______g。
(3)小华用细线拴好鹅卵石,把它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体积V石=______cm3,鹅卵石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_kg/m3。
(4)此实验过程中若将(2)(3)顺序对换,则所测得的密度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左 39 15 2.6×103 偏大 鹅卵石上粘有水,使得测量的质量偏大 2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 ℃。
(2)乙图中B点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C点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80 固态 液态 固液共存状态 小于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中甲和乙所示两种情况。
(1)你认为图______(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操作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甲 减少水的质量 提高水的初温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其中能正确反映“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