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预习笔记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有30多个曾与????????发生过“通史”关系。
2.统一: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
3.统治: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进行改革。
2.概况:????????年开始,日本仿效????????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国家将????????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
③统一????????。?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的特权。?
(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集团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武士夺权:
12世纪晚期,?????????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的实质: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第11课《古代日本》知识点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国家出现:
1世纪—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 日本统一: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大和统治时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编入织棉部、锻冶部等。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时间:646年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产生的原因: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3.特点: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号召去征战。
4.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1)幕府的形成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幕府将军的地位: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对武士而言,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第11课《古代日本》习题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B.拜占庭 C.阿拉伯 D.朝鲜
2.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的大和政权兴起于( )
A.北海道 B.本州C.四国 D.九州
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4.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7.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将军 B.农民C.农奴 D.武士
8.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12世纪晚期,平氏武士集团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C.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D.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
9.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为 ( )
A.主公 B.天皇C.将军 D.国家
10.日本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古代世界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轨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2世纪,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国家。(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掌握幕府最高权力的人为“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开启了幕府统治时代。(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 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幕府政治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一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阶层形成的原因。(2分)
(4)材料三中“幕府政治”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