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圆
明
园
的
废
墟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8—11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哪几个国家发动的,结果如何?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参与列强
主谋:英国、法国;
帮凶:俄国、美国。
4、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5、主要过程: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6、结果:签订《天津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形势图《天津条约》1、时间:1858年
2、主要内容:
(1)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再起
1、过程: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出逃承德避暑山庄。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从康熙至咸丰帝6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不断改建此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巴特农神庙将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神庙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则叫做英格兰。 雨果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1885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结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中英、法《北京条约》
2、时间:1860年
3、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4)增大赔款额,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结果: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课堂总结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主要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洗劫了中国许多珍贵文物(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参与列强及主谋:英国、法国; 帮凶:俄国、美国。
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主要过程: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谢谢诸位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