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4 17: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八(3)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2)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3)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相关史实》《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材料1: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
材料2: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教师:请思考: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状况如何?英国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增长,但非常缓慢,时有减少。
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教师:请你分析,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回答。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中国农民贫穷,购买力有限;
(3)通商口岸的官僚鼓励当地居民对外来者采取敌视态度;
(4)西方商人对中国市场的错误分析(如钢琴、刀叉、睡衣睡帽等)。
直接原因:英法等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再次发动战争。(导火线)
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第一阶段(1856.10-1858.6月):
①1856.10月,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②1857.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③1858.4月,英法联军北攻大沽,侵入天津城郊;
④1858.6月,签《天津条约》,撤军;
1858年6月,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⑤随后,英、法、美又与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条约》,又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第二阶段(1858.7—1859.6月):
1859.6月,英法借口换约,第二次攻打大沽;
第三阶段(1859.7—1860.10月):
① 1860.2月,英法联军的军事报复;
② 1860.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
③ 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④ 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三、战争结果
1、中国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中国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相当于当时清13%的国土面积。)
恩格斯说:“俄国从中国(东北)夺取了面积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上: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及领土(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拓展延伸】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1、继续: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战争性质都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
(1)从战争进程:
①侵略力量扩大:前者只有英国,后者是英法联合出兵,美俄参与;
②侵略时间延长:前者两年多,后者达4年之久;
侵略区域扩大:前者集中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后者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④订约国和条约增多:前者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后者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7个条约。
(2)危害和影响:
①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前者五口开放割香港岛,后者10处开放英国割九龙司,沙俄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
②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前者中国领土、领海、司法、贸易和关税等主权被破坏。后者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入内地。
③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首都被占领,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焚毁,领土被强占。学了这段历史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经历大变革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遥遥领先于中国。清政府政治、经济、军事比较落后,在战争中是不可能获胜的。中国首都被占领,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焚毁,领土被强占是“封建制度腐朽”的必然结果。因此今天我们只有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
三、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北京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北京市已决定部分重建,有些人仍主张保持现状以教育子孙勿忘国耻。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我赞同保留现状,利用有限资源去感受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行径给中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感受中华民族的灾难和屈辱,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我赞同部分重建,让我们在感受中华民族的灾难和屈辱的同时有机会去了解圆明园的原貌。
【巩固练习】
1.“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 “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2.圆明园遗址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是(  )
A.落后就要挨打   B.封建制度落后
C.鸦片危害严重   D.资本主义制度先进
3、与《南京条约》相比,《天津条约》扩大的侵略权利中不包括( )
A、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B、通商口岸扩展到长江流域和台湾
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
D、扩大英国对香港地区的占领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 )
A、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C、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1860年
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作业布置】八年级上册 历史优化设计 第1课单项选择题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
三、列强的侵华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