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课题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类比、分类、归纳等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考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问题解决
通过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推导过程,并会用判定方法来证明和计算.
教学
难点
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说理(证明)和应用.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具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回顾
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
各角分别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你能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说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三角分别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1.温故知新:回答下列问题:
(1)__各角分别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__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相似多边形的特征:__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__.
判定三角形相似需要一些什么条件?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准备好了吗?
2.两个三角形怎么样才相似呢?
(有些同学会想到)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对于三角形的相似也应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由此还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对应角相等;
②对应边的比相等;
若△ABC与△A′B′C′的相似比设为k,则△A′B′C′与△ABC的相似比是.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特例.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没有较简单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准备好了吗?
3.小明和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制作了一个三角形风筝.(如图22-2-11所示)
图22-2-11
这两个风筝的形状有何关系?
如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风筝相似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似的相关知识.
复习已学内容,不仅能对旧知识做简单地复习巩固,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新课的学习.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 1.先看一种特殊情形:
如图22-2-12所示,DE与△ABC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D,E,△ADE与△ABC相似吗?
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图22-2-12
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个角相等,它们一定相似吗?如果有两个角分别相等呢?结合问题,小组内同学合作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动手操作.
(1)小组内成员分别画一个三角形,使得一个角都等于∠α,裁剪下来对比是否相似?
(2)小组内成员每两人一组分别画△ABC和△A′B′C′,使得∠A和∠A′都等于∠α,∠B和∠B′都等于∠β,则∠C与∠C′相等吗?,,相等吗?两三角形是否相似?改变∠α,
∠β的大小,再试一试.
(3)归纳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图22-2-13,在△ABC和△A′B′C′中,
∵∠A=∠A′,∠B=∠B′,
∴△ABC∽△A′B′C′.
图22-2-13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相互表达与倾听,不仅使自己的想法、思路更好地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到他人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2.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有 机会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 如图22-2-14,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AB=7,AD=5,DE=10,求BC的长.
图22-2-14 图22-2-15
[变式题1] 如图22-2-15①②,点A,B,D与点A,C,E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如果DE∥BC,那么△ADE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变式题2] 为了测量一个大峡谷的宽度,地质勘探人员在对面的岩石上观察到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再在他们所在的这一侧选点A,B,D,使得AB⊥AO,DB⊥AB,然后确定DO和AB的交点C,测得AC=120 m,CB=60 m,BD=50 m,你能帮助他们算出峡谷的宽度AO吗?
图22-2-16 图22-2-17
【拓展提升】
1.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证明
例1 如图22-2-17,在△ABC中,D是AB上的点,且∠ACD=∠B.
(1)试说明△ABC与△ACD相似;
(2)若AD=4,AC=6,求AB的长.
2.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例2 如图22-2-18,AB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距墙80 cm,梯上点D距墙70 cm,BD长55 cm,你能计算出梯子的长度吗?
图22-2-1 8 图22-2-19
例3 如图22-2-19,过△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一边AC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请把它们一一作出来.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巡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收获喜悦,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做到“堂堂清”..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教材P78练习.
2.教材P79练习第1~3题.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预备定理:
3.判定定理一:
数学符号语言表述:
二、例题板书
投影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设置大量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片,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然、水到渠成的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整个过程易于学生接受,并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②[讲授效果反思]
借助课件形象、直观的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归纳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整节课我们都非常注意将课件图片进行比较.在探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注意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写成比例式.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