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
课题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数学思考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增强合情推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
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
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回答下列问题:
1.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三角分别________、三边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___,各对应边________;
(3)相似比等于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我们已经有哪些判别两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1.如图22-2-52,A,B两点被池塘隔开,小明为了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边任选一点C,连接AC,BC,并延长AC到点D,使CD=AC,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如果测得DE=20 m,那么AB=2×20=40(m).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图22-2-52
2.如图22-2-53,现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OC=OD)测量内孔直径AB.若OC∶OA=1∶2,测得CD=10,则AB=2×10=20.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图22-2-53
1.通过课前预习发现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巩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1.画△ABC与△A′B′C′,使∠A=∠A′,=,设法比较∠B与∠B′的大小(或∠C与∠C′的大小).△ABC和△A′B′C′相似吗?
2.画△ABC与△A′B′C′,使∠B=∠B′,=,设法比较∠A与∠A′的大小(或∠C与∠C′的大小).△ABC和△A′B′C′相似吗?
先留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独立作图思考,建议学生采用给出的角度和长度,每人画出两组图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根据上一课时得到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达到巩固旧知、探索新知的目的.
归纳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探究2】 如果△ABC与△A′B′C′的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图22-2-54
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之上,尝试构造反例,小组内交流讨论,最终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充分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同时,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 (教材例2)如图22-2-55,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AE=1.5,AC=2,BC=3,且=,求DE的长.
图22-2-55 图22-2-56
[变式题] 如图22-2-56所示,D在△ABC的边AB上,AD=1,BD=2,AC=,则△ACD与△ABC相似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此题是“共角型”相似三角形的典型例题,旨在让学生观察认识图形,并充分体会从直观发现到自觉说理的过渡过程,渗透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
变式题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出夹公共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灵活运用判定定理2,目的是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续表)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拓展提升】
例1 如图22-2-57,AB·AE=AD·AC,且∠1=∠2,求证:△ABC∽△ADE.
例2 如图22-2-58,△ABC与△A′B′C′相似吗?你有哪些判定方法?
图22-2-58 图22-2-57
例3 如图22-2-59,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BF=BC,连接DE,EF,则图中有与△ADE相似的三角形吗?若有,请写出来,并写出证明过程.
图22-2-59
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教材P80中的随堂练习第1,2题
教材P85习题22.2第5题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
判断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例题板书
投影区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通过运用卡钳测量内径大小这个生活中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课堂导入中采用不同的方式,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讲授效果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通过和全等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探讨并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较好.通过课堂练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知识,要达到知识灵活应用还需要多加练习.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