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5 16:0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
【授课课题】百家争鸣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七(3)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识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归纳,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百家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白马非马”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公孙龙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二)讲授新课
一、老子
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道德经》和人物画像
教师: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第一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一下老子的生平情况。
(2)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老子简介: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陈国苦县(据推测为今河南省鹿邑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教师讲述趣事: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教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处 南朝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一部故事,记叙 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 李膺名气很大,担任 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教师出示老子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教师讲解: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比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老子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中的名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道德经》:
又称为《老子》《老子五千文》,道家的经典。
过渡语:
前面我们在学习老子的生平时,提到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孔子,了解一下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师出示几幅孔子图片
教师出示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图片
教师出示海外孔子学院图片
教师提问:
近年来,在我们国内每年都要举行纪念孔子诞辰的盛大活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孔子成为“圣人”吗?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主要主张
(1)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是 “仁”;政治上:“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德治)
(2)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2、注重德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教师讲解: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教师出示孔子讲学图片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4)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乐》(后佚)《春秋》
5、代表作:《论语》(四书之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教师出示《论语》十五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师出示几幅图片
6、影响:
(1)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孔子的学说“以仁”为中心,发展了中国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各种思想和人类行为推测,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过渡语:
除了上面的儒家,道家,在春秋时期还有许多的学术思想派别,后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三目——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教师出示一幅百家争鸣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三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百家争鸣?
(2)什么是诸子百家?
(3)思考百家争鸣的背景是什么?
(4)百家争鸣中哥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
(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政治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纷争。为了在战争中获胜或不被兼并,纷纷招贤纳士,人们畅所欲言,这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移,造就了 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4)阶层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
2、诸子百家:
当时重要的学派有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等。
三教九流
教师解释: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 儒教、道教、佛教。所谓的九流, 则是源于《 汉书· 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
在《 汉书· 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 小说家。
3、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1)墨家主要代表人物
(2)儒家主要人物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5)兵家主要代表人物
教师提问: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教师提示:
法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个乱世。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符合时代潮流。
4、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
思考:“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教师提示:
(1)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
【课堂小结】
教师: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业布置】七年级上册 历史优化设计 第8课 单项选择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