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5 16: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授课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七(3)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个和掌握秦朝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战争的简单情况;(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楚汉战争的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材料和相关史事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利用课本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模拟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2)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图片
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教师:结合教材,分析下列材料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一、秦的暴政
具体表现:
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3.刑罚残酷
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教师讲解:
5.更加残暴的秦二世
教师出示秦二世图片
二、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仔细阅读,请记下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口号、及典故。
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原因:(1)直接原因:(导火线)
(2)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3)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主要过程:
大泽乡起义
教师提问:
小思考,假如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陈胜、吴广起义能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失民心者失天下
4、结果:失败
5、意义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刘邦、项羽起义
1、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教师讲解: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秦王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
三、楚汉之争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一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楚汉之争?
(2)楚汉之争发生的双方,时间,地点,及结果是什么?
(3)楚汉之争,刘邦为何最后能取得胜利,而项羽失败?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刘邦,项羽图片
教师出示楚汉之争示意图
教室出示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末农民战争与楚汉之争的区别?
【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的暴政,陈胜 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之争,其中秦末农民起义是重点,秦的暴政是起义发生的根本原因。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亡之后,又经历了五年了楚汉相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
【作业布置】七年级上册 历史优化设计 第10课 单项选择题
【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灭亡暴政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主要过程概况
5、结果
6、影响
7、刘邦项羽反秦
三、楚汉之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