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授课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七(3)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3)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2)了解史事,思考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周时期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名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复习课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4课夏商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两幅青铜器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制造的巅峰时期是哪个时期?代表作有哪几个?
(3)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青铜器概念释义
1、青铜器: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
2、青铜时代:
(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 。
3、青铜器制造过程
教师讲解:
4、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
商、周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青铜器种类繁多。
特点一:生产规模大;特点工艺精美
特点三:品种多;四、分布范围广
教师出示司母戊鼎图片
教师讲解:
商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教师出示四羊方尊图片
教师讲解:
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 羊,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教师出示利簋图片
教师讲解: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为周武王时官吏利所作,故名。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样,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与天亡簋相似,为典型的西周早期风格。簋腹和方座饰有饕餮纹、夔纹,圈足饰有夔纹、云雷纹。腹内底部有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教师出示多幅青铜器图片
教师:议一议:为什么说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教室提示:
商周时期权力的继承主要通过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因而对祖宗的祭祀过程,也就是对权力的认同过程。雄大的鼎也就是预示着权力的强大、稳固。
教师出示图片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商朝青铜器制作精良,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商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状况,青铜器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除了青铜器,这个时期的象征还有一个代表——就是甲骨文。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目。
二、甲骨文记事
教师: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第二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
(2)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它又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
1、甲骨文含义: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过程: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
教师出示
王懿荣画像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甲骨文记录了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何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教师小结:
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中约40%就是象形字,一些简单的形象行强的,我们也能够认识。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教师出示十二生肖图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回答下列问题。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2)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师出示几个象形字
【课堂小结】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了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作业布置】七年级上册 历史优化设计 第5课 单选题
【板书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广泛的用途功能
2,高超的制作工艺
3,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
2,甲骨文的概况
3,发现过程
4,历史影响
三,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