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1 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咏汉高祖(王珪guī )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解析:
刘邦在沛郡丰邑起兵,趁着天命一跃龙门当了皇帝;
手拿三尺宝剑,西进关中消灭了残暴无道的秦朝。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西汉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材料一:民失作业(农作之业),而大饥馑(灾荒,荒年) 。凡米石(dàn,重量单位)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秦的暴政、秦末长期的战乱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首要问题: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休养生息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衍。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二、休养生息政策(一)原因(背景):1、汉初经济凋敝;
2、吸取秦亡教训。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二)目的:【根本】(三)内容:二、休养生息政策① “兵皆罢归家”,
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
的赋税、徭役及兵役。增加农业劳动力知识拓展
在中国古代,田赋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主要赋税。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三分之二(三)措施:二、休养生息政策① “兵皆罢归家”,
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
的赋税、徭役及兵役。增加农业劳动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四)影响: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国家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1、农业是当时社会的根本,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2、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利于社会安定、巩固统治。三、“文景之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一)措施: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初期的服役、赋税的变化三、“文景之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①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汉书·文帝纪》(一)措施:②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三、“文景之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班固《汉书·文帝纪第四》①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一)措施:三、“文景之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③ 提倡勤俭治国成由俭,败由奢②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① 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一)措施:三、“文景之治”——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串钱的绳子腐烂)而不可校(jiào,统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谷子压着陈谷子),充(装满了粮仓)溢(漏到了外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盛世课堂小结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打下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