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培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的校园
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
瞧,旗杆顶上( )的国旗迎着春风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 )的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 )的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 )的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呼扇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翩翩起舞。
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1.下列三个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旗杆 花圃 呼扇
A、qí gǎn 、huā pú 、hū shān B、qí gān 、huā pú 、hū shàn
C、qí gǎn 、huā pǔ 、hū shàn D、qí gān 、huā pǔ 、hū shān
2.在文章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下列哪一组最合适? ( )
A、雪白、鲜红、粉红、嫩绿 B、鲜红、嫩绿、粉红、雪白
C、鲜红、雪白、粉红、金黄 D、鲜红、碧蓝、金黄、乌黑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校园的? ( )
A、时间顺序 B、事情发展顺序 C、地点顺序 D、事物的不同特点
4.“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是什么句( )
A、中心句 B、拟人句 C、比喻句 D、过渡句
参考答案
D
B
C
【解析】第二自然段有“旗杆顶上”、“草地上”、“教室旁”、“花圃里”、“花丛中”这些地点的词,说明是按地点的顺序来描写的。
B
【解析】将桃花当成人来写,会绽开笑脸,故是拟人句。
《不懂就要问》基础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liàn xí hú tu bèi song jiè chǐ zhào lì lì shēng
( ) ( ) ( ) ( ) ( ) ( )
选字组词。
A、带 B、戴 C、荒 D、慌
(1)( )领 爱( ) 领( ) 穿( )
(2)( )张 ( )地 ( )忙 ( )废
3. 下面词语中都是同一类的是( )
A、蝴蝶 猴子 小鸟 课堂
B、做饭 拍球 跳绳 做操
C、鞋子 裤子 帽子 袜子
4. 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挨:A、āi B、ái
挨打( ) 挨门挨户( ) 挨骂( ) 紧挨着( )
(2)背:A、bèi B、bēi
背书( ) 背包( ) 背井离乡( ) 背债( ) 违背( )
5. 词语搭配。
披着 小鱼
衔着 裙子
背着 书包
提着 蓑衣
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霎时---许久 B、认真---马虎 C、糊里糊涂---稀里糊涂
7. 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霎时---顷刻 B、厉声---轻声 C、摇头晃脑---摇头摆脑
8. 课文讲的是_______小时侯_______的故事,他不仅会_______,会_______,还知道_______。 ( )
A、孙中山、读书、读书、背书、不懂就要问
B、孙中山、读书、背书、提问、思考
C、孙中山、读书、读书、背书、要思考
9. 给下列的句子排序。
( )蝈蝈们看见了,都笑蚂蚁傻。它们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 )而蝈蝈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 )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运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 )冬天来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 )蚂蚁们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
10. 比一比,选词填空。
A、飘扬 B、飘洒 C、飘荡
(1)旧社会许多人弃家避难,四处_______。( )
(2)同学们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_______的国旗敬礼。 ( )
(3)雪花纷纷扬扬地_______下来。 ( )
A、安静 B、平静 C、宁静
(4)看到李老师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_______了下来。 ( )
(5)这是一座_______的村庄,与世无争,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 )
(6)在_______的湖面上,几只水鸟在来回飞翔。 ( )
参考答案
练习 糊涂 背诵 戒尺 照例 厉声
(1)A B A B (2)D C D C
C
【解析】A、B选项中的“课堂”、 “做饭”与其他三个词不是一类的。
(1)B A B A (2)A B A B A
披着蓑衣 衔着小鱼 背着书包 提着裙子
C
B
A
2 5 1 3 4
(1)C (2)A (3)B (4)A (5)C (6)B
《不懂就要问》提高练习
一、课内阅读。
不懂就要问
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3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4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5“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6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7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8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9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1)诵(A、sòng B、 sóng C、sōng) ( )
(2)戒( A、jiè B、jiē C、jié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霎时:指时间很短。本文指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请求后,马上被吓呆了。
B、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C、鸦雀无声:指乌鸦和麻雀都不出声了。
3.文中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是( )
A、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
B、文章第6自然段的那句话
C、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的那句话
4.本文可分为三段,对段落的划分及段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段:(第1自然段) 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
B、第二段:(第2—7自然段) 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一件事。???
C、第三段:(第8—9自然段) 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D、第一段:(第1-2自然段) 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 ) (多选)
A、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大胆提问。
B、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C、不怕先生,不怕打戒尺。
二、课外阅读。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我们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是吗?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嚼了几口,我觉得那些叶子是苦的,不是甜的。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出来。 龙狗子见了,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我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6.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的滋味是_______,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_______。 ( )
A、甜丝丝、苦 B、苦的、更苦了 C、苦、甜丝丝7.作者长大后知道了什么? ( )
A、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B、事情与甜藤儿一样,都是苦的。
C、事情与甜藤儿一样,有若有甜。8. 对“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一开始的感觉跟到最后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B、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甜的。?
C、每个人对甜和苦的感觉不总是一样,有时会反过来的。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1)B (2)A
C
【解析】“鸦雀无声”在文中指同学们一下安静了下来。
C
D
A B
二、课外阅读。
C
A
【解析】根据课文最后一自然得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