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06 17: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使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2.尝试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完成光路图.
3.列举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4.列举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面镜,认识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一、情景引入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曾受越王勾践之命,前去侍奉吴王夫差。传说有一天,她去河边梳妆打扮,她那窈窕俏丽的身影惊呆了游鱼,竟使游鱼忘记了游动,沉入水底,固有“沉鱼”之说。天上的大雁看见西施在水中倩影看呆了,竟忘了飞翔往下掉,固有“落雁”之典故。“沉鱼落雁”是形容女子的貌美。
古代没有平面镜,常到河边梳妆打扮,实际上平静的水面也是平面镜,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平面镜是什么?
找一平面镜观察,发现平面镜的表面非常 ,而且后表面镀一层物质,使得光线不能通过,所以光线就只能在其表面发生 ,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里面有自己的影像。因此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应是 。在下图中利用光的反射作出点光源A的像A、。与平面镜成像类似的现象还有水中的 现象。
问题2——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图3—26中哪一幅图中是这位同学的像。并从中可以看出像与物体是关于平面镜左右 。
 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一把较大量程刻度尺、光屏(白纸)、平面玻璃板、铅笔。
步骤:按课本图3—27那样,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刻度尺的中间。把蜡烛A放在刻度尺上,点燃。
从A方向观察平面镜中蜡烛的像的情况,再把没有点燃的B蜡烛也放到刻度尺上,并前后移动B的位置,使其刚好与像重合。观察像与物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从刻度尺上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以及玻璃板到像(蜡烛B)的距离,它们就是物距AO,像距BO。
把玻璃板前的蜡烛A沿直尺前后移动,同时调整玻璃板后蜡烛B的位置,每次都使它像被点燃一样,观察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像吗?
分析:从步骤可以看出,B与A完全重合,就好像是蜡烛B在燃烧一样,因此可以有:像与物体大小 。
从步骤可以读出物距AO与像距BO,可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
从步骤当中可以看到在物距就化时,像距也会变化,但物距与像距总是 。并且像与物的大小也总是 。
从步骤可以看到,在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从装置图还可以看出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结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 ;(归纳成八个字:等大、等距、虚像、对称)
问题3——怎样区分虚像与实像?
我们已经知道你成像现象有: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根据我们的观察可以知道:小孔成的像可以用眼睛看到,也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而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因此,我们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 ,把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 。
问题4——平面镜有什么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十分广泛。舞蹈演员利用 可以观察和纠正自己的动作;利用平面镜制成的 ,可以装在坦克或潜水艇上用来观察不便于观察或水面上的情况;牙医用平面镜可以观察到口腔中观察不到的地方;你还能说出平面镜在什么地方有应用吗? 。
归纳:平面镜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 ,二是 .
问题5——还有哪些面镜?
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是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是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 ;利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 。
找球面镜到户外的阳光下观察一下,可以看到,凸面镜不能把阳光会聚到一起,因此对光有 作用;而且通过凸面镜可以看到正立、 的虚像。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把它安装在汽车或摩托车的观后镜上。而凹面镜可以把阳光会聚到一起,因此凹面镜对光线有 作用,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凹面镜做成太阳灶,把太阳能用来烧水做饭等。
三、典例分析
身高1.8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该人距平面镜的距离是3m,若他每秒钟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走近0.5m,则3S后他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他的身高是 m,像与他的距离应该是
m 。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虚像和对称。不管你离平面镜多远还是多近,只要你的大小没变,那么像的大小也不变,高低也不变,所以人的像大小不变,身高也保持不变(等大)。只要算出人距平面镜距离,就可知道像距平面镜的距离(等距),也可算出像与人的距离。
答案:不变;1.8;3
四、达标训练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
2、在平面镜上放一支铅笔,要使铅笔的像跟铅笔在一条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 角;要使铅笔的像跟铅笔平行,铅笔与镜面夹角是 ;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铅笔与镜面的夹角是 。
3、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m处,在此人身后3m处有一棵小树,则此人看到平面镜中的小树离他的距离应该是 ( )
A、5m ;B、4m ; C、3m ;D、2m ;
4、平面镜成像大小,决定于 (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本身的大小;
C、平面镜的放置位置; 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5、在走廊上,靠近教室的一边有四个等距离的窗,分别标明1,2,3,4。另一边的墙上正对着第二个窗的地方,挂着一面很小的平面镜,如图所示,如果由第一个窗仅看到第三个窗,则由第三个窗可以看到( )
A、第一个窗 B、第二个窗 C、第三个窗 D、第四个窗
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四个作图,其中正确的是 (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下图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8、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9、从平面镜里看到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实际上手表指示的时刻是( )
A、8点55分 B、2点55分 C、3点5分 D、4点5分
10、汽车驾驶室的两侧安装的观后镜是 (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D、都可以;
1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12、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 m。医院里常按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 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是 ( )
A、5m B.、2m C、3m D、 4m
14、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1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下图中三角形ABC的像。

如图所示,图中MN为一个平面镜,S为一个发光点,P为镜前的一点,试准确作出从S点射出的,并经平面镜反射后恰能通过P点的光路,试说出作法。
五、中考试题
1.如图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解析:弄懂题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对称。可能很多同学用光的反射作图,如先作法线,再根据等角关系作出反射光线,这是不对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正确的作法如下图: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__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_______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O
等大
第二次
15.O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析: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考题源于课本,源于生活,是一道基本实验操作题,它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二个等点:等大、等距。
答案:重合;不能;相等;等于。
3.图l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图17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8中的______(填序号)。
答案:(1)平板玻璃 (2)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
(3) 不能 虚 (4)不变 (5)A
六、课堂测评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的大小 ,它们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
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远处,这时人在平面镜内所成的虚像离平面镜 m,若人向镜面移近到距镜面为1m处,这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 m。
3、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湖面映出小鸟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该像距小鸟 m。
4、甲、乙两人分别在两间房中,甲通过挂在墙上的一面平面镜看到了乙的整个面孔,那么 ( )
A、乙一定能通过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甲的眼睛;
B、乙一定不能通过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一定能通过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甲的整个面孔;
D、乙一定不能通过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甲的整个面孔。
5、要使一枝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枝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大小应该是 ( )
A、300 ; B、600 ; C、900 ; D、1800 ;
6、当铅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发现笔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相距3mm,则这块平面镜的厚度应该是 ( )
A、3mm ;B、6mm ; C、1.5mm ; D、 0.75mm ;
7、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它们的成因分别是( )
A、前者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后者也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也是光的反射;
C、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D、前者是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后者是光的反射;
8、一束平行光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则正确的是 ( )
A、观察者在镜前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反射光;
B、观察者在镜前始终看到反射光;
C、反射光只有一束,在特定的方向上;
D、反射光束有无数束,分布在各个方向上。
9、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 ( )
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总成实像;
B、实际光线会聚的像是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廷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是虚像;
C、反射光线能成虚像,折射光线能成实像;
D、实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而虚像不行。
10、某人向着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离开他后退;
11、在平面镜成像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B、当物体远离镜面时,它的像实际上是缩小的;
C、像的位置,不但与物体和平面镜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且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
D、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和平面镜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观察者的位置无关;
1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了平面镜成的是 像。
1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下图中点A和物体AB的像。

参考答案
四、达标训练
1、平面玻璃板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900 00、450
3、A 4、B 5、A 6、A 7、B 8、A 9、C 10、A
11、(1)完全相同或规格相同 比较像相物体的大小相同 (2)A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12、(1)平面镜不透明,无法观察到像的具体位置;(2)步骤C,另一支蜡烛不能点燃.
13、C
14、15、
16、
作法:由点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S`,使两线段相等;连接PS`相交于平面镜点O;连接SO即可;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六、课堂测评
1、虚像 相同 垂直 相等
2、3 2
3、虚 6
4、A 5、C 6、C 7、C 8、C 9、B 10、C 11、D
12、(1)到平面镜距离 (2)是否相同 (3)不能 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