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语文人教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我有一个梦想》(语文人教必修2)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6 22:12:09

文档简介











《我有一个梦想》基础练习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萎缩(wēi)    蜷缩(quán) 邮戳(chuō) 兑现(duì)
B.瞭望(liào) 给予(gěi) 崭新(zhǎn) 蜕变(tuì)
C.镣铐(liào) 峰巅(diān) 磐石(pán) 侈谈(chǐ)
D.签署(qiān) 惊骇(hài) 祈祷(dáo) 崎岖(qū)
2.下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奢谈(shē) 白雪覆盖(fù) 信守诺言(nuò) 汹涌澎湃(bài)
B.真谛(dì) 剥夺权利(bō) 野蛮行径(mán) 蜕变变质(tuì)
C.储备(chǔ) 披露真情(luò) 坚如磐石(pán) 立功赎罪(shú)
D.疲乏(pí) 履行义务(lì) 拯救灵魂(zhěng) 瞭望哨所(l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歧视/岐黄   峨眉/蛾眉   诺言/偌大
B.澎湃/膨涨 蜿蜒/婉约 磐石/钟磬
C.印戮/杀戳 携手/提携 真谛/缔约
D.崇高/作祟 赎职/文牍 赌博/弹劾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神圣使命? 与时具进? 兑现承诺? 隔离考场
B.倍受压迫? 提醒注意? 蜿蜒曲折? 义愤填赝
C.痛苦煎熬? 倚老卖老? 销声匿迹? 携手并进
D.雕梁画栋? 凭心而论? 不言而喻? 沙漠绿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没有看到黄河壶口瀑布,只听得震耳欲聋的轰鸣之声早已经让我们惊叹不已。等走近时就感到了一种“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阔雄奇。
B.在利益诱惑之下,不法商家从来就不会按常理出牌,任何不可能乃至耸人听闻的行为,事实上都可能出现。
C.消防支队成立了消防宣传队,配备了流动消防宣传车、印制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购置了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消防小奖品。
D.随着长江全面进入枯水期,长江流域重庆段近期已经显山露水,对通航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灯红酒绿的娱乐街上,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在异常情况下,风又是一种致病的因素。
B.不论是我们的《辞海》也好,外国的什么《牛津大字典》也好,你去翻翻它,都可以发现,许多词儿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C.我不知道他们到底称赞我什么?是文章写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D.当竞赛裁判组负责人宣布:今天的演讲比赛蓝队获得优胜奖时,比赛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10.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项是( )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 ⑤⑥①②④③ D. ④⑤⑥③①②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②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③因此,抢救与记录涉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④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
⑤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体的象征。
A.③②⑤①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③② D.④②⑤①③
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在民主问题上,现在的知识分子还没有资格说它的坏处,而只有责任说它的好处,这话听起来有些霸道,很不宽容似的,但这是知识分子的起码责任。民主有没有坏处,那是一望而知的问题。它有坏处,但它的坏处和没有民主的坏处不是一回事。而且没有见过民主好处的人,                   ,我们不说民主的好处,也就没有资格说它的坏处。?
A.最好别说民主的坏处,因为它的那些坏处都是和好处相伴而来的
B.怎么能了解民主,对民主怀有敬意呢
C.即使谈到没有民主的坏处,也不能令人相信
D.对没有民主的坏处恐怕也未必了解,更谈不上深入探讨了
课内阅读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 (?http:?/??/?www.21cnjy.com?)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 (?http:?/??/?www.21cnjy.com?)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 (?http:?/??/?www.21cnjy.com?)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 (?http:?/??/?www.21cnjy.com?)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3.“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一句中“骇人听闻的情况”指什么?试根据有关内容作概括。(2分)

14.请赏析“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5.如何理解“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参考答案
1.C(A项,“萎”应读“wěi”;B项,“给”应读“jǐ”;D项,“祷”应读“dǎo”。)
2. B(A项,湃pài ;C项露lù ; D项履lǚ)
3.A(B项,涨—胀;C项,印戮—印戳,杀戳—杀戮;D项,赎—渎。)
4.C(A与时具进—俱? B倍受压迫—备? 义愤填赝—膺? D凭心而论—平)
5. A(B项,“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应为“骇人听闻”;C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就群众生活来讲,“休戚”意思是“欢乐和忧愁”,不符合语境,应为“息息相关”;D项,“显山露水”比喻出名,显露才能。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6. A(A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巧胜过 (?http:?/??/?www.21cnjy.com?)天然。而“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不(能用“巧夺天工”作评价。 B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C: 灯红酒绿: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D: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7.D (A项,成分赘余,两个主语,应该是“通过无数人随时随地的分享”。B项,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C项,不合逻辑,“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应去掉“不”。)
8. B(A项缺主语,应把“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中的“由于”去掉。C少中心词,在“爱幻想”后加“的特点”之类词语。D项不搭配,应当是“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指标”。)
9.B(A项,括号是解释“六气”的具体内容,应放在“六气”之后;C项,“称赞我什么”没有疑问,只是陈述,应为逗号;D项,冒号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表示提示下文,句中属于强制停顿,使用不恰当。)
10. A ( 解析:由①中的小城“出现”和③中的森林“消失”可断定③①相连;由②中的“河水”和④中的“倒影在水中”可断定②④相连:由⑤中的“丘陵上”和⑥中的“丘陵下”可断定⑤⑥相连。由①中“出现了”小城和②中“城中”及⑤中“走出小城“的顺序可得出正确答案。)
11.C( 解析:首先,梳理文段中心“抢救与保护民间手工是紧迫任务”,其次,梳理文脉,发现有两处标志词“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与“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一个是意义层面,一个是时间层面,勾连前后文句,即可得出答案。)
12.A(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B项,置换叙述主体,语段谈论的是民主的好处与坏处,而非民主本身;C项,“民主的坏处”和“没有民主的坏处”是两码事;D项,与上下文的衔接不好。在横线处应谈与好坏处相关的句子,故选A项。)
13. 【答案】在《解放黑奴宣言》签署100年 (?http:?/??/?www.21cnjy.com?)后的今天,黑人们仍过着没有自由、深受压迫剥削并极端贫困的生活。(或:黑人们过着物质上贫困、精神上屈辱的生活。)
14.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
15.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美国政府的许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有一个梦想》培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节选)
[美]马丁·路德·金
①我接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刻,正是美国2200万黑人从事一场创造性的战斗,以结束种族不公正的漫漫长夜的时刻。我代表民权运动接受这个奖,这个运动正以坚定的信念和蔑视危险的勇气向前发展,以建立一个自由与公正的制度。我深知,就在昨天,我们的那些呼唤兄弟情谊的孩子们却受到消防水龙头的喷射、警犬的吠咬乃至死亡的回击。我深知,就在昨天,那些争取选举权的年轻人却被虐待和杀害;就在昨天,仅仅在密西西比州就有四十多座黑人教堂被炸毁或焚烧。我深知,我的人民正在令人萎靡不振和痛苦不堪的贫困深渊里饱受折磨。我代表这个运动获得和平奖,是对以下事实的深刻认同:
②非暴力并非对我们时代的至关重要的政治与道德问题的回答——人类必须克服压迫与暴力,而不诉诸暴力与压迫。非暴力并非毫无结果的消极被动,而是一种导致社会变迁的强大的道德力量。世界上所有的人或迟或早都要找到一种和平共处的办法,从而将这首即将来临的茫茫哀歌变成兄弟情谊的赞歌。如果这就是要实现的目标,那么,人们就必须为所有的人类冲突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一种排除复仇、侵略和报复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基础便是爱。
③体现我们对抗行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词是非暴力。民权斗争中的非暴力意味着不依赖于斗争的武器。它意味着对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层面的习俗和法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非暴力还意味着:在近几年令人痛苦的斗争中,我的人民自己忍受痛苦,而不加诸别人。
④非暴力寻求消除作为当代人类重大困境的精神与道德的落后状态。它寻求通过道德手段来达到道德目的。非暴力是一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强大而公正的武器:它砍下去时不会造成创伤,而会使挥舞它的人变得高尚。
⑤我今天接受这个奖,心中充满了对美国和对人类的一种永恒的勇敢的信念。我不接受这种观点:失望是对历史的模糊性的最终反应。我不接受这种观点:目前人性的“现存状态”使人在道德上无法企及那种永远与之相对立的永恒的“应然状态”。我不接受这种观点:人只不过是生命的河流中的漂流物和废弃物,无法对其周围正在出现的事件发挥任何作用。
(选自《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精编》)
1.注意第①段段首是“接受”,而不是“获得”,据此分析:这段是说谁的“深刻认同”?

2.分析第③段的几个“意味着”,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说什么叫作“非暴力”。

3.联系第⑤段首句对“信念”的思考,怎样理解“失望是对历史的模糊性的最终反应”的含义?

4.结合“在道德上无法企及”“与之相对立”等语句,解释什么叫作人性的“现存状态”和“应然状态”。

5.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马丁·路德·金,下面是从颁奖词中选出的两段,请你根据马丁·路德·金的有关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给他概括出几条获奖的理由,填入横线处。 今天我们把这个奖授予马丁·路德·金,授予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他的家遭到了炸弹的袭击,他的生活和他一家人的生活受到威胁.但他 。?
为这位 ,挪威议会诺贝尔奖委员会谨在此颁发1964年和平奖。?


参考答案
1.这里说的认同者指的是国际社会,正义舆论,近指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委们。主语不是“我”。(解析:“谁的‘深刻认同’”也就是谁对作者的认同,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显然是评委们和国际社会对作者的认同。)
2. 不遵守那些体现种族歧视与奴役统治的制度和法律,同时又不反抗地接受触犯这种制度和法律应得到的处罚,而且,只针对制度法律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例如,美国的许多场合禁止黑人进入,属于种族歧视的法律,非暴力运动者无视这种禁令,坚持进入,并且平静地接受白人的辱骂殴打甚至屠杀,或者法律的处罚。(解析:第③段的几个“意味着”就是“非暴力”的含义,答题时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个意思,还要举出例子。)
3. 历史没有明晰的是非善恶标准,最终令人失望。马丁·路德·金否定这种观点,作为对第一句“信念”的反面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含义的理解,根据“释句不离段意”的方法,可以把该词语放到语境中理解。)
4.人性的“现存状态”指当前存在着的包括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在内的各种丑恶的不道德的本性;“应然状态”指人类文明追求的理想的人性,近指民族平等,远指人类普遍的爱心。(解析:首先要找到信息源所在,即题目中所说的“现存状态”和“应然状态”在原文之所在;然后看看它前后的内容是否能够作为答案;最后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圈点、提炼,得出答案。)
5. 为信仰受难 多次被监禁 绝不退却 无畏的和平勇士 (解析:题干明确了材料来源,要从有关背景资料和课文中对人物经历、性格、精神品质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