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能溶解多少物质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5能溶解多少物质粤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07 11: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能溶解多少物质》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与溶解”中的第15课。本课由2个活动组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溶解、那些物质才能溶解,怎样加快物质的溶解。在此基础上,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探究的基本过程,在同等条件下确定一定量的水作为溶剂,食盐、砂糖为可变量,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从而促进学生变量控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科书的对比试验,帮助我们掌握实验中的变量与非变量。
二、学情分析:
砂糖、食盐等溶解于水里,这是大多数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常识,6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砂糖、食盐?这个活动,可以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来完成。学生知道一杯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砂糖。那么,100毫升的水是否也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如果是的话,砂糖的溶解量是否跟食盐一样呢?还是溶解的量比食盐多或少呢?由此激发他们产生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理解60毫升的水是非变量,食盐和砂糖是变量,让学生总结溶解的初步概念:溶解是把物质加入水里后就“看不见了”的现象。
三、教学策略:
1.以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活动。一人做实验,另一人做记录。
2.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先加入一小匙食盐,充分搅拌,待溶解后,在加入一小匙食盐……每次都充分搅拌,重复操作至不在溶解为止。从而引出饱和溶解的概念:食盐不能再溶解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3.让学生在观察、提问、假设、表达和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方面:(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2)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2.能力培养:(1)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意识。(2)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
2.在实验过程中,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在溶解时,加入的物质无论如何搅拌都不在溶解为止,实验才算完成。
六、教学准备:
1.少量的食盐和砂糖。
2.一根小棒,两个杯,一壶水。3.两把小匙,一个测力计,两张记录表格,投影仪,一台托盘天平。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谈话引入:我们在学习“水能溶解那些物质”这一节中,通过实验以及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知道了盐能够在水里变为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而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盐的这个变化过程叫溶解,而沙子和油这些物质则不能在水中溶解。同时也知道了食盐溶解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能溶解多少物质》,看了题目,你们一定知道是指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节课围绕这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2.观察教科书P44上图:四个小朋友在实验室里开展食盐溶解的实验,琪琪和彬彬在进行搅拌,波波和妍妍正在阅读参考书,同时交流讨论。
3.能溶解多少食盐
(1)观察教科书P44下图:一杯6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2)幻灯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同桌两位同学拿出物品依据“实验操作步骤”做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如下)
食盐
1匙
2匙
3匙
4匙
……
现象
我的结论:
①表格中溶解的打√,不溶解的打×。
②把不再溶解食盐的溶液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是多少毫升,用称出的克数减去60毫升的水计算一共溶解食盐的毫升数。
4. 能溶解多少砂糖
(1)观察P45中间图:一杯6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砂糖?
(2)做实验:①用天平称出60毫升的水,用测力计测出一小匙砂糖多少毫克;②投影仪显示实验记录,同桌两人拿出准备好的实验用品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溶解的打√,不溶解的打×。
砂糖
1匙
2匙
3匙
4匙
……
现象
我的结论:
5.讨论:比较食盐和砂糖,那种物质在水里溶解得更多?
(1)指名说。
(2)小结:砂糖在水里溶解得更多。
毫升食盐
八、板书:60毫升的水能溶解
毫升砂糖
九、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不一样,记好本节课学习的同样多的水溶解的食盐和砂糖不一样。食盐的溶解度小,砂糖的溶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