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2019.3.7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2019.3.12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圆柱的认识 上课时间 2019.3.14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剪刀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吗?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1、 整体感知圆柱。
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2、 圆柱的表面。
⑴ 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⑵ 指导观察:摸到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方法:实物感受。)叫什么面?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 圆柱的高。
⑴ 课件显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
⑵ 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⑶ 找圆柱的高。师引导:“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⑷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4、出示练习 三、巩固练习1、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四、出示课后作业 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学生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感受和发现。 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认识圆柱的高 学习画高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两个底面 圆 相等一个侧面 曲面无数条高 相等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结合课件的演示明确圆柱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