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史·太祖本纪》: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新课导入:说历史故事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1)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当皇帝(2)结果: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2.北宋的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形势图3.强化中央集权材料: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政权寿命短暂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目的:
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行政①中央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原则: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政大权宰相不止一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共同议政②地方为加强控制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1)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3)财政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必
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宋朝名臣3.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科举考试图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得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宋太宗(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
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
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兴起②唐末,北方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2)政权建立和统治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①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横府2.党项族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1)兴起: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2)政权建立和统治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元昊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澶渊之盟耶律阿保机960年西夏二、辽与北宋的和战争宋真宗1.背景(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2)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材料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
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1.背景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
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3.影响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
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
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辽宋夏形势图四、财政危机1.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2.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 积贫 积弱三、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1.背景: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改革者:范仲淹
3.支持者:宋仁宗
4.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5.改革结果:失败
6.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王安石变法作用内容措施项目
领域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均输法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东京设市易务市易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纳钱代役募役(免役)法保证灌溉,防洪抗灾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农田水利法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青苗法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3.变法的内容作用内容措施项目
领域 重改革、破成规唯才用人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整顿太学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改革科举制度政治上取士之法 (培养变法人才)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监督制造兵器军器监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各路设“将”将兵法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鼓励百姓养马保马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保甲法军事上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改革评价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四 、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即位,赵构就是
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南宋与金的战和(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重大战果岳飞抗金(3)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
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其杀害岳飞庙塑像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英雄故事会撼山易,憾岳家军难!(1)汉族人民的支持(金兵残杀汉人,抗金是在保护汉族人民生命财产)
(2)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岳飞个人的才华与品质
……(1)坚决抗击金朝的进攻,屡建战功
(2)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冤死使人民对他更加同情怀念
……岳飞抗金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岳飞为什么深受人民的爱戴?宋金和议内容结果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民族政权并立简表阿保机960年赵匡胤元昊金1127年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