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07 09: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课题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课时
第 课时,共 2 课时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日期
授课班级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勤人
教学目 标
知识:①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② 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①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 识读“秦朝疆域图”,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价值观:①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 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 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 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
教法
情境法、合作探究、讲解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学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思考
问题
新课传 授
新课传 授
一、秦的统一
指导学生运用“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提醒学生注意: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作用: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思想上: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影响: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万里长城。还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设立三郡。
三、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原因: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自主
学习
观察回答问题
合作
探究
归纳
提炼
自学
讨论
体验
巩固练 习
材料一:?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②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用文字和简略的示意图分别说明)
③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课堂小 结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设 计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 三、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北击匈奴,筑长城   2.南征越族,凿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五、秦朝的灭亡
作业布 置
1、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1)、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李白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胡曾批评他兴建哪项工程?
(3)、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请说说理由。
2、创新园: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麻烦二:到了吴地的溧(li)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
请问:你认为根据秦朝的规定,统一文字后人们使用什么文字才算规范?
麻烦三: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请问: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课后一 得
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