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7课《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五)》
教学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是《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音乐欣赏系列内容的延续,安排欣赏3首民族弹拨乐的代表曲目: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筝曲《渔舟唱晚》和箜篌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对这3首民族音乐的欣赏,了解古琴、古筝、箜篌3种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技法,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及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本课需要学习琴曲《梅花三弄》、古筝曲《渔舟唱晚》和箜篌曲《春江花月夜》三首乐曲。其中,《渔舟唱晚》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性强烈,表现力突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慢板时舒缓缠绵,优美抒情;快板急骤有序,如波浪起伏、破水飞舟;乐曲的高潮过后,有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已积累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较强。此外,本课是《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音乐欣赏系列内容的延续,学生已了解了民族拉弦乐器、民族打击乐器以及西洋拉弦乐器、西洋木管乐器,具有一定的乐器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参与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五)》
第1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弹拨乐器古筝,欣赏其代表曲目《渔舟唱晚》,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并熟悉各部分音乐的主题,想象乐曲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欣赏歌曲、比对分析和拓展提高等过程,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认识古筝这一弹拨乐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及民族音乐的喜爱,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
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熟悉各部分音乐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
难点
认识古筝这种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诗句入手,让学生想象这些诗句描绘的景象,并讨论:如果将诗句表达的意境改编成音乐,会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意境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感受音乐。
观看视频后,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和表达的意境。
板书:欣赏《渔舟唱晚》
认真思考,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并踊跃发表意见。
认真观看视频。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通过理解古诗意境,想象乐曲要表达的意境和景象。
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受音乐传达的意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首乐曲。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首先,播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古筝是如何演奏出美妙、多变的乐曲。接着,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古筝的乐器特点和演奏姿势。
2.欣赏歌曲。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并讨论:音乐由几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的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主要描绘什么景象。
按乐曲的不同部分,带领学生认知乐段的主题旋律,并让学生跟琴模唱;讲解各乐段出现的古筝演奏方式和技巧。
认真观看视频,认真听讲。
认真聆听音乐,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并踊跃发表意见。
努力跟琴模唱,认真听讲。
1.通过播放古筝演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认识古筝的演奏方式。
2.小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通过跟琴模唱,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乐曲。
拓展延伸
3.拓展学习。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和电子琴等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版本及原因。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发言。
通过观看不同版本的演奏视频,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并在对比中感受古筝这一民族拨弦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课堂小结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性强烈,表现力突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慢板时舒缓缠绵,优美抒情;快板急骤有序,如波浪起伏、破水飞舟;乐曲的高潮过后,有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
欣赏《渔舟唱晚》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课件23张PPT。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五)
第1课时
花城版 六年级上新课导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新课导入诗句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如果把这个意境改编成音乐,会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歌曲 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后人根据此意境衍生乐曲。娄树华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以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欣赏歌曲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性强烈,表现力突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慢板时舒缓缠绵,优美抒情;快板急骤有序,如波浪起伏、破水飞舟;乐曲的高潮过后,有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欣赏歌曲 《渔舟唱晚》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于弹拨乐器,有16弦和21弦之分。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既善于表现抒情的旋律,又能演奏出气势磅礴的乐章。新知讲解 演奏时右肩跟前岳山在一条直线,小腹距离侧板一拳半到两拳,凳子最多坐2/3,腰背挺直,两条腿放到古筝下面,双腿并拢,左脚稍往前。左手不用的时候放到筝码左边距离筝码15厘米处,右手手腕放平或者稍稍顶起来一点,手背放平,手掌自然半握。新知讲解 再次聆听音乐,讨论:音乐由几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的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主要描绘什么景象。新知讲解1、1=D4/4 慢板第一部分,抒情性较强的两个音乐主题:新知讲解 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配合古筝“吟、揉、按、滑”等演奏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西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美。新知讲解2、1=D2/4 3/4 中速新知讲解 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主题旋律是从第一段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的。排比的小乐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的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新知讲解1=D2/4 3/4 快速第二部分,欢快、流畅,如水波荡漾般的音乐:新知讲解 快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上“花指”、“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手法,很快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新知讲解第三部分,尾声: 在高潮部分音乐突然收住,尾音缓缓流出。通过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着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夜幕降临,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拓展学习 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将古筝曲《渔舟唱晚》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
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曲,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课堂总结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性强烈,表现力突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慢板时舒缓缠绵,优美抒情;快板急骤有序,如波浪起伏、破水飞舟;乐曲的高潮过后,有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生动地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板书设计欣赏《渔舟唱晚》作业布置欣赏其他古筝曲,并找出乐曲的主题旋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