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
一、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它记叙了少年孙中山求学时,敢于提出问题向先生请教的事。本课通过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少年孙中山的优秀品质。课文以少年孙中山请教问题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按照事情发展变化,先写“先生教书,学生背书”,再写“少年孙中山认真学习,敢于提问”,然后写“先生从厉声质问到耐心讲解的转变”,最后总结“不懂就要问的学习精神”。课文的语言简约朴实,但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在阅读时关注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背、诵”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问题的做法,培养学习中不懂就问的精神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孙中山。
(二)教师:了解当时时代背景。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3* 不懂就要问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交流伟人孙中山先生资料。
2.教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引出少年孙中山求学故事。
3.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词语的自主学习。
背诵 照例 圆圈 一段 练习 糊涂 戒尺 吓呆 厉声 挨打 清楚
教师指导注意多音字“背、圈”并组词,读准“糊涂”的轻声读法。
2.出示生字:去拼音自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方式练习。
3.字词闯关:小组检查、同桌检查、字卡检查、识字游戏、小组比赛等方式。
(三)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相机正音,尤其是几个难读的词语:私塾 糊里糊涂 霎时 挨打等。
2.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① 抓住“私塾”“戒尺”“先生”这类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比较陌生的词
语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意识到这类词语也是新鲜感的词语。
② 抓住“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这类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全班释义,并让学生意识到这类不懂的语句也属于新鲜感的语句。
(四)综合练习,运用实践
1.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学生可结合当时或当下的不同学习环境,讨论或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形成没有程序的辩论。
2.你认为从孙中山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不仅明白要培养不懂就问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而且对什么新鲜感的词语和语句又有了新的认识。
2.布置作业
先读一读,并在课下收集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抄写下来自勉。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 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 班 姓名:____________
一、连一连,读一读
bèi sònɡ zhào lì yuán quān hú tú jiè chǐ
照例 糊涂 戒尺 圆圈 背诵
二、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三、根据词意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在( )里。
☆不明白、不理解。 -----( )
☆没有一点响声,形容非常静。 -----( )
☆脑袋摇来摇去。 -----( )
四、重点句式:
你怎样理解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