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锁分】第1讲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PPT+学案+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锁分】第1讲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PPT+学案+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6 19:19:55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一讲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转化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考点透视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熔化和凝固 识别熔化和凝固 a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b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a
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
汽化和液化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a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a
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a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 c
思维导图
考点突破
知识点1:识别熔化和凝固现象
例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A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考查角度】 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考点突破
知识点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A
考点突破
知识点2:晶体熔化图线
例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B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考查角度】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知识点2:晶体熔化图线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考点突破
C
【解析】由图知,冰从第2到58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知识点2:晶体熔化图线
◆变式训练 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
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考点突破
C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例3: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考点突破
B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考点突破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制冷来使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既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符合题意;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考查角度】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变式训练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冰了
考点突破
C
【解析】冰封的河面解冻,冰吸收热量变成水,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露珠是水滴,露珠不见了,是水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洗好的衣服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4:蒸发和沸腾
例4: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考点突破
不会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液化
【解析】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21教育名师原
【考查角度】 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知识点4:蒸发和沸腾
◆变式训练 1.为了节约用水,某地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考点突破
A
【解析】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
感谢欣赏



第1讲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熔化和凝固 识别熔化和凝固 a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b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a
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
汽化和液化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a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a
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a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 c



一、物态变化的辨识
1.物质常见三种状态:固态、________、________。
2.定义: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
(1)熔化: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冰块熔化成水、冰激凌变软、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2)凝固: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冰雹的形成、水结冰;
(3)汽化: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洒水的地面变干、晾在阳光下的衣服变干、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4)液化: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露珠的形成、白气、雾、“物体”出汗;
(5)升华: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碘变碘蒸气、用久的灯丝变细、固体清新剂消失;
(6)凝华:________态→________态。如雪、霜的形成,冰挂。
4.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判断
(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规律:

(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

5.水蒸气和“白气”
(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
(2)生活中“白气”现象的辨析
形成原因 常考举例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液化成小液滴 打开冰箱门时周围出现的“白气”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 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 __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 _ 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__ __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__ __;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吸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 __,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 __。21教育网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 __。
蒸发:在__ 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 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www.21-cn-jy.com
3.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 __。
4.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 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 __。【来源:21cnj*y.co*m】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6.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两种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 __ __ 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__ __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 __
7.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 __;②__ 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 __。
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秒表、烧杯、________)
2.实验装置:

(1)组装顺序(自下而上):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读数和使用
3.实验现象
沸腾前后烧杯中气泡的特点(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是________;表示沸腾时的是________。)
4.表格数据分析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7 99
(1)水的沸点判断(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点)
(2)水沸腾时温度数据特点(温度保持不变)
(3)错误数据判断:表格中的错误数据是______min。
5.根据数据绘出图像并分析
(1)水的沸点是________℃
(2)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水沸腾的
规律:水沸腾后,继续________而温度________。
6.分析与交流
(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a.提高水的________;b.减少水的________;c.加盖纸板);
(2)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
(3)水蒸气比沸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4)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仍沸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
(6)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物态变化的辨识
1.物质常见三种状态:固态、___液态_、___气态__。
2.定义: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___液__、___气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
(1)熔化:___固___态→____液___态。如:冰块熔化成水、冰激凌变软、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2)凝固:___液__态→___固___态。如:冰雹的形成、水结冰;
(3)汽化:___液___态→___气___态。如:洒水的地面变干、晾在阳光下的衣服变干、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4)液化:___气___态→___液__态。如露珠的形成、白气、雾、“物体”出汗;
(5)升华:___固___态→___气___态。如碘变碘蒸气、用久的灯丝变细、固体清新剂消失;
(6)凝华:___气___态→___固___态。如雪、霜的形成,冰挂。
4.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判断
(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规律:

(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

5.水蒸气和“白气”
(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
(2)生活中“白气”现象的辨析
形成原因 常考举例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液化成小液滴 打开冰箱门时周围出现的“白气”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没有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有__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__不变_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__无__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__熔点__;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吸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熔点__,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相同__。21教育网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蒸发和沸腾__。
蒸发:在__任何温度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一定温度下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www.21-cn-jy.com
3.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制冷作用__。
4.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同时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温度保持不变__。【来源:21cnj*y.co*m】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6.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两种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 __任何温度下__ 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__同时__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吸热__
7.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降低温度__;②__压缩体积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液化放热__。
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秒表、烧杯、_温度计___)
2.实验装置:

(1)组装顺序(自下而上):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___烧杯__→__温度计_。
(2)温度计读数和使用
3.实验现象
沸腾前后烧杯中气泡的特点(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是_甲_;表示沸腾时的是__乙__。)
4.表格数据分析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7 99
(1)水的沸点判断(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点)
(2)水沸腾时温度数据特点(温度保持不变)
(3)错误数据判断:表格中的错误数据是__8__min。
5.根据数据绘出图像并分析
(1)水的沸点是___99__℃
(2)根据图像和数据分析水沸腾的
规律:水沸腾后,继续__吸热___而温度__不变__。
6.分析与交流
(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a.提高水的__初温___;b.减少水的__质量__;c.加盖纸板);
(2)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发生__液化__);
(3)水蒸气比沸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
(4)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仍沸腾的原因(___石棉网上的余温仍可维持水沸腾____);
(5)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_低于__100℃)
(6)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的原因:__探究水沸腾的规律____。





13





第1讲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1.(2019·郴州)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2.(2019·黄冈)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
3.(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4.(2019·鄂州)“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水的沸点是98°C,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6.(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7.(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8.(2019·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然后用小匀子将糖汁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9.(2019·枣庄)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或“可能升高”)。
10.(2019·自贡)煮牛奶时,能闻到奶香味,这是 现象。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 锅(选填“高压”或“低压”),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
11.(2019·庆阳)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小华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
12.(2019·苏州)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V;蒸汽熨斗接入电路熨烫衣物时,水蒸气液化会 热量;衣物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的。
13.(2019·临沂) 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我市也响应号召,积
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游客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___________的结果;汗流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_______(填物态变化),实现降温解热。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蒸发
14.(2019·成都)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
15.(2019·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200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4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   g酒精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酒精热值q=3.0×107J/kg)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16.(2019·长沙)右图时小海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他把水温随时间的变化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小海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中有大量的 冒出水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17.(2019?德州)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18.(2019·扬州)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c 水=4.2×103J/(k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 分析图像可知:





(1)冰的熔点是 °C,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足 吸收热量,温度 。
(2)该物质在第 6nlin 时的内能 (大于/等于/小于)第 8min 的内能。
(3)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 22.4g,则水的质量是
g,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 J。
19.(2019·福建)图15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c
(2) 图内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放出的热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 乙
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 “b”“c”或“d”)。


参考答案:
1~7:DCCDAAB
8:热传递 凝固 9:不变 10.扩散 低压 11.热胀冷缩 内能
12.220 放 热传递 13.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蒸发 14.不变 不会
15.95 4.2×104 1.4 16.气泡 98
17.(1)均匀受热; 晶体;(2)热传递; 低于;(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8.(1)0;不变;(2)小于;(3)50;168;
19.(1) 46 (2) BC 48 大于 (3)c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