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8-08 09: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突出实验主题。
2、教材地位
?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均属于“工具性”概念。
?承前启后。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微观粒子、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有基本了解。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对化学实验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并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3)知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够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1、知识与技能
(4)理解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知道溶液配制的有关步骤和方法,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6)知道溶液稀释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应用,知道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
三、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图片、表格、数据、资料卡片以及科学探究等栏目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充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推理的能力以及了解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探究的学科研究方法。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理解及应用,并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对配液仪器的选择,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实验精确度要求选择相应的仪器的化学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紧扣实验原理对定量实验进行误差分析的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中涉及的反应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其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相应计量数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应用;
(2)掌握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建议
1、抽取概念核心、突出概念本质
?避免花费过多时间辨析各种概念,应强调突出概念的
应用。
?抽取出最核心和重点的内容出来,让学生能够明确为
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又
如何运用在化学计量中 。
五、教学建议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挖掘内涵
?教材中的图片以及“资料卡片”、“科学探究”栏目都是
很好的可利用的资源 。
五、教学建议
3、以典型习题辨析概念、突破难点
?学生最大的难点在于:由于对概念理解不全面或不知
道该如何就不同的题设条件应用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概
念机基本关系式。
?常在解答一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综合计算问题时出错。
例如: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
?忽略温度和压强

?忽略物质状态

?忽略单质组成

?忽略粒子数目
五、教学建议
4、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设计的重点不仅仅着眼于实验的操作,而应当引
导学生思考:在定量实验中,如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
器(仪器的精度问题)?哪些实验操作会影响到实验
的结果(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18gH2O
6.02×1023个水分子
1molH2O
27gAl
6.02×1023个铝原子
1molAl
图1—11 1mol物质的质量及所含粒子数
图1—12 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图1—13 1mol的几种物质
22.4L
(标准状况)
图1—15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示意图
6.02×
1023个
分子
0.282m
图1—16 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科学探究
第一个表格:
第二个表格:给出0°C、101kPa(标况)时O2和H2
的密度,计算出1molO2和H2的体积。
质量 物质的量 H2和O2的物质的量的比
H2
O2

密度/g·L—1 1mol物质的体积
O2 1.429
H2 0.0899
第三个表格:给出20°C(常压)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
密度,计算1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密度/g·cm—3 1mol物质的体积
Fe 7.86
Al 2.70
H2O 0.998
H2SO4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