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19.7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34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史书记载:“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假别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注:六方面的职责)”。据此可知,刺史
A.管理地方事务 B.无固定治所
C.监察地方郡国 D.受丞相制约
2.中共中央认为:“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正式向国民党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废除党统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据此可知,中共中央提出这一主张是在
A.国民革命前夕 B.西安事变爆发后
C.抗日战争后期 D.渡江战役打响前
3.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 B.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
C.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 D.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
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该运动
A.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B.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C.促使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D.推进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5.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说明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同美国改善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C.中美之间已消除矛盾 D.宽松的国际环境助力中美关系的改善
6.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
A.元老院具有法律解释权 B.裁判官是罗马法的执行主体
C.罗马法维护了平民利益 D.罗马法创制主体的多元色彩
7.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土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
B.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
C.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
D.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
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对人类优秀历史经验批判总结的结果,结合右图指出这些历史经验出自的国家和地区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右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来说明
A.大洋洲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B.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增加
C.第三世界崛起与发展壮大的历程 D.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加强
10.(比利时)列日(市)的纪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当年,这座城市的周边要塞阻挠德国迅速席卷比利时,致使德国迅速击溃法国的计划落空。列日要塞保卫战持续时间超过预期,为协约国集结兵力赢得宝贵时间,让德军付出高昂代价才打通进攻法国道路。该材料中“当年”是
A.1914年 B.1915年 C.1939年 D.1940年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12.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遭受德国两次侵略战争,于是一战结束后,在凡尔赛体系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安全需要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安全保障。结合右图,下列对法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控制萨尔煤矿 B.②使莱茵区成为非武装区
C.③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D.④修筑马奇诺防线
13.下列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过程中重大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美国通过《租借法》 ④苏、美、英三国签订第一个莫斯科协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是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为目标,__和__对东亚的领土边界作出了明确界定,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之一。材料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①《大西洋宪章》 ②《开罗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联合国宣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严重……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该演讲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B.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C.法国遭受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 D.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破产
16.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称重量的器物……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据此
A.出土秦简所载内容使用小篆记述 B.秦始皇任用丞相统衡石称重
C.秦代主管官员负责督察校准衡石 D.秦限定衡石误差并无罚处标准
17.《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知)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自)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凸显)己之德美矣。”孔子此番言论意在强调
A.救助饥民与否值得商榷 B.儒家思想应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C.等级秩序应该受到推崇 D.国家统治中“仁”的核心地位
18.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过:“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这位思想家
A.在他的逻辑学课程中提出“中庸之道”
B.创办了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
C.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19.1796年,美国总统华盛顿的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了谆谆教诲: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大家应当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华盛顿为“政府的统一”所做的努力是
A.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 B.推动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C.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 D.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20.徐梁伯的《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提到了有关孙中山“让位”的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一生中的“最大污点”。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下列有关让位原因的分析不能论证孙中山“伟大之处”的是
A.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王朝 B.捍卫共和不恋权位
C.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之下 D.维护南北双方统一
21.为了写这本书,马克思广泛阅读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做了大量的摘录、笔记,还深入研究了许许多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其研究工作之繁重,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仅仅在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写出的手稿就有六七十万字。这本书
A.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D.是马恩合作的第一个作品
2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某一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该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3.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该材料反映了布达拉宫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
A.文物管理薄弱 B.建筑材料有缺陷
C.工业化城市化浪潮 D.地震的破坏
24.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卫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自由手工业者成为建筑工人的主体,而且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自由手工业者总数的25%。建筑项目的实施“使财富变成活跃的事业,从中出现各种工作,供应各种需求,激发每一种技艺”。据此,下列有关雅典卫城重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规模重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 ②是一项体现公民精神的杰作
③大大推动雅典建筑技艺的提高 ④承担着多项公共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右图为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此画描绘了慈祥和蔼的圣母、活泼可爱的圣子,充满着人间的生活气息,与中世纪僵化刻板的宗教画迥然不同。这一绘画
①收藏于帕拉蒂纳美术馆 ②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人性光辉
③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已经相当成熟 ④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市美情趣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明朝万历《宜府镇志》描写了当时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贾皆争居之。”下列选项对该情形出现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汉族与北方匈奴关系融洽 B.明朝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
C.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D.政府开放民间私人交易的民市
27.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根据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垣东侧,认为它象征着秦朝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它是为了纪念秦对六国战争的胜利,以显示秦的国威。由此可知
A.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B.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D.考辨历史事实须考古学的进展
28.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筑一城”理解的表述错误的是
A.此城建筑平面星凹字形 B.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C.后因遭雷击和战乱而被毁 D.坐落于拉萨河畔的红山上
29.《新安名族志》对某村落有如下载:“其地罗峰高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有二水环绕,不之东而之西,故名口口”。关于该村落表述正确的是
A.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村落
B.其建筑兼具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
C.其中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古民居建筑是承志堂
D.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
30.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指出,“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主观因素是
A.内容生动,妇孺皆晓 B.唱词艰深,牺牲了戏剧性
C.音律慷慨,情感动人 D.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
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国内外大事年表(部分)
1947年3月
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
1947年6月
英国被迫统一印度独立
1949年5月、10月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先后成立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2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
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形势。(6分)
材料二 “继这些和约(1945年)之后是东西方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和。这种不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崩溃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的巨大的权力真空予以解释。这些真空要求对权力关系进行某些根本性的再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后“东西方之间”“不和”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在这种情势下采取的外交举措。(4分)
32.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迭起。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现为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苏联最初“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美英最终同意的时间。并简析苏联与美英在时间上存在分歧的原因。(5分)
材料二 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美】萨姆尔·纽兰德
(2)结合所学指出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失利的自身原因,并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该战役的历史意义。(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工程,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
——詹天佑《致美国诺索夫人》(190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条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5分)
材料二 “早九时许见到总督。他询问路线的全部情况,并问是否有困难以及我们中国人能否修筑这项工程,在回答中我告知他,真正的困难是在八达岭,那里需要开凿一座山洞,我并告知,我们中国人能够修筑此项工程。然后他继续询问此路的运输问题,我提出我在节略(注:外交文书中的一种)中所列之数字。”
——《詹天佑日记》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十八日(1905年)
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詹天佑在解决“八达岭”技术难题方面的创造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詹天佑的科学精神。(5分)
34.城市和建筑的规划思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材料中的两座城市为例概括古代东西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4分)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①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礼制营建制度的规划)。②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规划理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故宫在建筑形体尺度上的对比,也体现了封建的伦理原则……《春秋谷渠传》中就有了对建筑物装饰色彩的等级划分。从春秋到清代,其间有一些变化……颐和园由北面的万寿山和山南的昆明湖组成。乾隆曾展拓湖面东部,使原来正对万寿山中部的东岸线退至山东麓部位,山和湖的关系结合得更加自然。展拓后的昆明湖呈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水面辽阔,约占全园四分之三。”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加以阐述:①明清故宫的规划如何体现儒家传统礼制?②颐和园的规划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6分)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B
D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B
C
C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D
D
D
B
A
D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社会主义力量增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出现一批新兴独立国家(6分)
(2)原因:原有东西方秩序的崩溃;美苏在欧亚争夺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任答两点,2分)
举措: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和中苏建交(超出考纲,但也可给分);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1955参加年万隆会议。(任意2点,2分)
32.(1)时间1941年、1943年(2分)
原因:苏联的目的是尽快减轻苏德战场上自身的压力;美英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无法开辟;受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影响;美英希望德苏之间互相消耗而故意拖延。(任答3点,3分)
(2)原因:德军对盟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投入援军。(1分)
意义: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大大削弱德军有生力量;进一步巩固反法西斯联盟;(任答2点,2分)从此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2分)
33.(1)历史背景:民族意识觉醒;修建铁路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决定修建。列强对中国路权争夺白热化,最终达成协议让中国自己修。(任答3点得3分)
历史地位: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2分)
(2)创造性贡献:设计“人”字形路线,延长了坡面,减小了坡度;(1分)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1分)
科学精神:实事求是;进取;创新;严谨。(任答3点得3分)
34.(1)平遥古城:中轴对称,方正端庄。(2分)
欧洲维也纳:以教堂为中心,放射状蛛网;形状不规则。(2分)
(2)①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低矮,体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序和皇权至上;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突出皇权至尊的地位;故宫左是太庙,右是社稷坛,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部分,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等礼制原则;黄色和红色构成北京故宫主色调,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陪衬下,格外耀眼夺目。(任答3点,6分)
②乾隆展拓昆明湖湖面东部使山与湖结合更加自然;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借景),以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以西堤柳色遮挡西部围墙,构成山外有山景中有景的幽美意境;园林布局,处处从全局着眼,注意协调山湖、前后山、园内外等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