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运动和力A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3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
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2·1·c·n·j·y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人从小到大身高变化 B.猎豹正在飞奔
C.蜗牛正在缓慢爬行 D.地壳运动使珠峰高度变化
2.某物体在水平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物体在7内运动的路程为6m B.以出发点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是静止的
C.物体前2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s内的速度 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3.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和方向的力,分别在A、B、C三处拉门,可以感受到在A处容易把门拉开。该实验现象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4.下列情景中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竹蒿撑岸船前行 C.身正不怕影子歪 D.下雪不冷化雪冷
5.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6.“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以上说都不对
7.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
8.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头奶牛 D.一张书桌
9.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A.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D.被细线拉住的氢气球
10.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弹簧对手的拉力 B.手对弹簧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C.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12.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至小车底板的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
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弹簧在自然长度时,小球位于O点;当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时,释放小球;然后小球从A点开始向右运动,已知AO=BO,则( )
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
C.小球运动到O点时,因弹簧恢复了原长,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小球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14.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用水平力F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A稳定后,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B.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C.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F的大小有关
D.加快拉动木板的速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15.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已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6.某同学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车抛锚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试图推动汽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车未被推动是因为人推车的力小于车推人的力
C.人对车的推力和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18.远处一迎面而来的汽车接连两次鸣笛,鸣笛时间间隔为1s,汽车的车速为声速的,人接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 )
A.s B.s C.s D.s
19.如图所示,甲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重为10N的木块,重为6N钩码乙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带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要用力将甲物块向左水平拉动,拉力大小为( )
A.4N B.6N C.12N D.16N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1s时,和t=3s时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2N 6N B.2N 4N C.0N 4N D.0N 0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6.0分)
21.国家级“奔跑中国?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2018贵港国际马拉松于2018年3月4日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起航开跑,CCTV5全程直播。其中半程马拉松距离为21.0975km,合 m.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向后倒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
22.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3.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N。
24.用图示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应选 (选填“同一”或“不同”)滑块;小军进行了如下实验:①让滑块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滑块停在棉布上的位置;②移开棉布,让滑块从B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滑块停在木板上的位置,则滑块两次滑行时的惯性大小 ,小军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 。
25.央视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西昌分会场的节目转播中,为了更好的展示“凉山后的热情”,采用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无人机航拍技术。如图为一款四轴旋翼机,在电力驱动下可以实现遥控和自由飞行,完成匀速直线上升、空中悬停和加速上升等动作。当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时,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受的升力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6.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运动的路程为 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7.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 N;他在 (填“t1”“t2”或“t3”)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28.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9.小丽同学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形变量关系”时,发现同一根弹簧的弹力大小F与形变量△x的比值k恒定。现小丽有两根原长相等的弹簧1和2,已知k1:k2=1:2,当在两根弹簧下分别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弹簧1和2伸长量分别为△x1和△x2,则△x1:△x2= 。小丽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Ep=k△x2,此时弹簧1和2弹性势能分别为Ep1和Ep2,则Ep1:Ep2= 。小丽将弹簧1和2并联悬挂一物体静止时如图甲,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为Ep甲.将弹簧1和2串联悬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如图乙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Ep乙,则Ep甲:Ep乙= 。(已知如图甲情况下悬挂重物时弹簧1和2伸长量相同,整个实验中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且均处于弹性限度范围内。)
3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www-2-1-cnjy-com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或“B”)
四.计算题(共3小题,31题6分,32、33题每题7分,共20分)
31.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32.“十?一”假期,刘明随爸爸驾驶轿车外出旅游,从公路交通牌上看到,轿车在一段平直的路段上行驶了14km,轿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计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33.做功的实质是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物体克服摩擦做功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一个质量为m、初始速度为v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厂物块最终停下时,测量出物块滑行的距离为(动能的表达式为Ei=mv2)
(1)试推导物块的初始速度v=;
(2)若一辆时速为72km/h,质量为18t的小汽车紧急刹车距离为36m,求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参考答案
1.A
解:
A、人从小到大身高变化,是生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猎豹正在飞奔,猎豹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蜗牛正在缓慢爬行,蜗牛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地壳运动使珠峰高度变化,珠峰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C
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7s时,路程s=6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6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5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出发点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B正确;2-1-c-n-j-y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2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6m﹣2m=4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小于后2s内的速度,故C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v===0.4m/s,故D正确。
故选:C。
3.A
解: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
故选:A。
4.B
解:AC、大树底下好乘凉、身正不怕影子歪,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C错误;
B、竹蒿撑岸船前行,竹蒿给岸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岸会给竹篙和船施加一个力,船离岸而去,故B正确;
D、雪熔化吸收热量,故温度降低,利用的是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一方为参照物,则另一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时,“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只有D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D。
6.C
解: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注意题中的关键词:“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
A、虽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该现象不能说明该结论,故A不正确;
B、虽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是该现象不能说明该结论,故B不正确;
C、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因C选项正确,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C。
7.C
解:AB、物体在AB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所以fAB=F=5N,故AB错误;
CD、在BC 段物块做减速运动,因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还是5N,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B
解: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非常小,受到的重力也非常小,一般不超过0.01N.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1kg×10N/kg=1N.故B符合题意;
C、一头奶牛的质量在30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300kg×10N/kg=3000N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张书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15kg×10N/kg=15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作用,故A正确。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受到重力和线的拉力的作用,故B正确。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木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斜面还会给它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斜面还要对它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木块没有受到下滑的力F;故C错误。
D、被细线拉住的氢气球受重力、细线的拉力、浮力三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10.A
解: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的拉力。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B
解:A、物体本身没有重力(只有质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当接触面水平时,则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故B正确;
C、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时,如果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或接触面光滑,则物体也不受摩擦力;故C错误;21*cnjy*com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传送带的物体,当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就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A错误;21*cnjy*com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后运动或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B正确;21cnjy.com
C、木块、弹簧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C错误;
D、若小车运动状态虽然改变(即做变速运动),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不会发生形变,小车却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3.A
解:A.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故选项A正确;
B.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故选项B错误;
C.小球运动到O点时,因弹簧恢复了原长,小球不受弹力,但小球速度最大,由于惯性仍向右运动,故选项C错误;www.21-cn-jy.com
D.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弹力方向向左,弹簧弹性形变最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加速向左运动,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14.D
解:A、因为木块和木板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这时的摩擦属于动摩擦,不是静摩擦,故A错误;
B、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B错误;
C、木块A受的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拉力F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5.B
解:把另一只小船推开的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则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故ACD错误。
故选:B。
16.C
解:A、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C、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车和路面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7.A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D错误。
故选:A。
18.B
解:v车=×340m/s=34m/s,v声音=340m/s,
设第一次鸣笛的时间为t1,由v=,车第一次鸣笛人听到鸣笛声的时间t1=
而同时经过1秒后车前进距离s2=v车×t1=34m/s×1s=34m,
汽车鸣笛后,人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t'=,
由于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s,则人接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
t''=1s﹣(﹣)=1s﹣=0.9s=s。
故选:B。
19.C
解:钩码通过定滑轮拉着木块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6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是f=6N;【来源:21cnj*y.co*m】
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左,使木块拉动钩码匀速上升,木块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6N,水平向左的拉力F与水平向右的拉力F、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F左=F+f=6N+6N=12N,故C正确。
故选:C。
20.B
解:(1)由丙图知:0﹣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零;则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乙图知:t=1s时,F=2N;
(2)由丙图知:4﹣6s时,物体匀速运动,
由乙图知:t=5s时,F=4N;
由于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为4N;
2﹣4s之间,物体加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推力大于摩擦力;但由于物体和地面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即仍为4N。
故选:B。
21.解:因为1km=1000m,所以21.0975km=21097.5m;
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街道两旁的树木相对于大山同学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21097.5;自己。
22.解: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变弯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放手后弓对箭产生了力的作用将箭向前推出。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23.解:
(1)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AB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以B为研究对象,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50N;
(2)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此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仍为50N。
故答案为:50;50。
24.解:为了保证物体的质量相同,选用同一滑块,因为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因为质量相同所以惯性相同,
小军没有把滑块放在同一位置,不能控制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答案:同一;②相同;没有把滑块放在同一位置,不能控制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5.解:
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升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和地面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相等;静止。
26.解:(1)由图象可知,在4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0N;其速度为4m/s,其运动的路程为:s=vt=4m/s×4s=16m;
(2)由于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10N;在0~4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但其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为10N。
故答案为:0;16;等于。
27.解:
(1)运动员下蹲后、蹬伸前处于静止状态(图中0﹣t1这段时间),其受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则由图象可知运动员的重力:G=F=500N;
(2)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方向向上,运动员的重力G方向向下;
由图象可知:
t1﹣t2内,F>G,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
t2﹣t3内,F>G,运动员所受合力向上,运动员继续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
t3﹣t4内,F<G,运动员受到合力向下,由于惯性运动员还是会继续向上运动但是向上的速度会减小;
所以,t1﹣t3过程,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增大;t3﹣t4是减速,故t3时刻获得最大速度。
答案为:500;t3。
28.解: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1·cn·jy·com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让两边的拉力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再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木块发生转动,当木块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拉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受力不再平衡,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出处:21教育名师】
故答案为:(1)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运动状态。
29.解:两根弹簧1和2分别挂同一物体静止时,弹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则有:F1=F2=G,由题意知,F=k△x,
所以,△x1:△x2=:=:=:=2:1。
由Ep=k△x2得,弹簧1和2弹性势能分别为:
Ep1=k1,Ep2=k2,
则有:Ep1:Ep2=k1:k2=1×22:2×12=2:1。
将弹簧1和2并联悬挂一物体静止时,
则有:k1△x1甲+k1△x2甲=G,并且△x1甲=△x2甲,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x1甲=△x2甲=,
则图甲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为:
Ep甲=k1+k2=()2(k1+k2)﹣﹣﹣﹣﹣﹣①
将弹簧1和2串联悬挂同一物体静止时,由G=F=k△x得,
△x1乙=,△x2甲=,
则图乙两弹簧弹性势能之和:
Ep乙=k1+k2=k1()2+k2()2﹣﹣﹣﹣﹣﹣②
联立①②化简得,===。
故答案为:(1)2:1;(2)2:1; (3)2:9。
30.解:(1)甲图中,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中,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v==1m/s;
乙图中小车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v===0.75m/s;
(3)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图丙A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版权所有:21教育】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
故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A。
故答案为:(1)匀速;加速;(2)1; 0.75;(3)A。
31.解:(1)由v=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h+t)=10km/ht,
解得:t=h=5min;
(2)由v=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h=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v=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h=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答:(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32.解:由图可知,速度计的分度值为5km/h,轿车行驶的速度v=70km/h,
由v=可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0.2h。
答: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2h。
33.解:(1)运动的物体克服摩擦做功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E1=W,即fs=mv2,
物块的初始速度v=;
(2)运动的物体克服摩擦做功的实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即fs=mv2,
代入数据,
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f===1000N。
答:(1)如解答;(2)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1000N。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21世纪教育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7/30 10:14:32;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004352727;学号:2756192621教育网
第一章:运动和力A卷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 ;
22. ; ;
23. ; ;
24. ; ; ;
25. ; ;
26. ; ; ;
27.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1) ;
(2) ;
(3) ;
(4) ;
答:
(1) ;
(2) ;
(3) ;
答:
(1) ; ;
(2) ; ;
(3) ;
四.计算题(共3小题,31题6分,32、33题每题7分,共20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