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压力压强 单元培优测试B卷 (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压力压强 单元培优测试B卷 (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14 17:41:03

文档简介

第二章:压力压强B卷
试卷类型:B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
22. ; ;
23. ; ;
24. ;
25. ; ; ;
26. ; ;
27. ; ;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6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
(2) ;
(3) ;
(4) ;
答:

(1) ; ;
(2) ;
答:
(1) ; ;
(2) ; ;
(3) ;
(4) ;
(5) ;
四.计算题(共3小题,31题、 32题6分,33题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 压力压强B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3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
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在如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压强单位的是(  )

A.焦耳 B.帕斯卡 C. 牛顿 D.瓦特
2.将B、A两个磁环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并使上方的磁环A浮在空中,如图所示,若两磁环的重力均为G,则磁环B对支架底座的压力F与重力G的大小关系是(  )
A.F=G B.F<2G C.F=2G D.G<F<2G
3.缙云烧饼名扬海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  )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变大
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质量相同的水,乙容器放在一木块上,比较在同一水平面上A、B两点处水产生的压强(  )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
5.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D.铁轨下铺设枕木
6.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帕斯卡 D.牛顿
7.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8.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多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9.1牛/米2等于(  )
A.1帕斯卡 B.1焦耳 C.1伏特 D.1安培
10.如图所示,柱形杯内放有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冰,冰熔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比较两压强(不计蒸发)(  )
A.p冰>p水 B.p冰<p水 C.p冰=p水 D.无法比较大小
11.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的橡皮膜绷紧程度相同。将此装置置于水中,下图中的哪幅图能反映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后的凹凸情况(  )
A.B.C.D.
12.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B.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 D.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  )
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一定小于△F乙
C.△F甲可能大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
14.在L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如图所示,容器壁上的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为(  )
A.p=ρ水gh1 B.p=ρ水gh2
C.p=ρ水g(h1+h2) D.p=ρ水g(h1﹣h2)
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上方为一个粗细不均匀的两头开口的玻璃管,台下连通一个装有红墨水的U形管AB.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出现的现象是(  )
A.A管上方空气流速大 B.B管上方空气流速小
C.A管液面比B管液面高 D.A管液面比B管液面低
16.如图所示,把一根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用另一根吸管B贴靠在A管的上端用力吹气,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
A.吸管A内水面上升,因为吸管A上方气压变小
B.吸管A内水面上升,因为吸管A上方气压变大
C.吸管A内水面下降,因为吸管A上方气压变大
D.杯中水面会降低,因为杯中水面的气压增大
17.如图所示,有甲、乙两个柱形容器,底面积S甲:S乙=1:2,甲、乙两容器内装有高度相等的水,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甲,F甲,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乙、F乙,则(  )
A.p甲:p乙=1:2,F甲:F乙=l:2 B.p甲:p乙=1:2,F甲:F乙=l:4
C.p甲:p乙=1:1,F甲:F乙=l:1 D.p甲:p乙=1:1,F甲:F乙=l:2
1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9.甲、乙两物体重叠并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100cm2,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压强为500Pa B.乙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C.甲对乙的摩擦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D.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20.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4 B.它们的体积之比ⅤA:VB=1:3
C.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 D.它们对地面压力之比FA:FB=2:3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1.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压力之比为   。
22.如图,底面积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盛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时,液面刚好相平,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填“>”“<”或“=”)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   p′乙(填“<”“>“或”=”)。
23.如图1所示,钢制的圆柱展示台,底面积S=1dm2,另一个为钢制的圆台零件,上底面积S1=3dm2,下底面积S2=12dm2.把零件分别按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静置在展示台上,两物体的轴在同一直线上。图2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图3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F1   F2,p1   p2(填“>”、“=”、“<”)。
24.如图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1648年做的一个实验,他用一个封闭的木桶,桶内装满水,上面插一根很细的管子。他从楼房的阳台向管中灌水时,只用了几杯水,桶就被撑破了。若桶底底面积为1200cm2,根据图中所标出的数据,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是   (g取10N/g)
25.如图所示,一边长为0.5米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上表面距水面0.1米,则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米;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帕;它受到的浮力为   牛。
26.某同学周日登云阳山,她通过手机上的指南针APP得知A、B两处的气压分别为915hPa和978hPa.根据大气压相关知识可知,A处海拔比B处   (填“高”或“低”);1hPa=1   Pa.(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27.“五一”假期小明乘动车外出旅游。他站在水平站台候车时,看见动车缓缓驶来。若以驶来的动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此时小明应站在安全线外,这是因为动车进站时车厢附近的空气流速快,压强   ,若站在安全线内极易被“吸”向动车,造成事故;若小明受到的重力为G,站台对小明的支持力为F1,小明对站台的压力为F2,则F1和   是一对平衡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并沿箭头所示方向吹气,发现有几次“硬币起飞”了,小明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硬币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   ;由于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从而产生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硬币起飞”的条件是什么呢?
(1)查寻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1/2ρv2+p=C 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币的质量m(或重力G)和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S。
(2)小明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测得硬币的直径D=   cm。
(3)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1)(2)两次实验中用了同一种方法测物理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
(4)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   (用ρ、S、m表示)。
29.在探究   (填写实验名称)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量筒、水、盐水等;
(1)其中U形管压强计是利用了   原理(填写一种物理器材)。U形管两管液面   越大,表示液体压强越大。
(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控制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   相同。
30.利用小桌子、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至图丙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发生   (选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的。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来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   (选填“甲”或“乙”)和图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4)若将该小桌子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3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4.则p3   (选填“>”“<”或“=”)p4。
(5)小明用一木块代替小桌子放在海绵上,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四.计算题(共3小题,31题、 32题6分,33题7分。)
31.某大学的两位研究生设计发明的“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知“都市蚂蚁”概念车的主要参数如表(g=10N/kg)
质量m/kg
400
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cm2
200
总体积V/m3
0.75
若每位乘员的质量均为50kg,求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大?
32.今年春节期间,爸爸开车带着李兵出去游玩。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6×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8m2,当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7倍。求:
(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
(2)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3)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大?(g取10N/kg)
33.“蓝马林鱼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潜船,正常吃水10m,最大下潜深度28.4m,船尾甲板最大淹没深度16m,能轻松运载7.5万吨的货物(设海水密度粗略取103kg/m3)。求:
(1)船尾甲板淹没10m深时,所受海水压强多大?
(2)如图当它拉载50000吨的美国海军预警雷达时,甲板仍高出海面,与空载时相比,它所受浮力增大了多少?

参考答案
B
解:A、焦耳是能量、热量的单位;故A错误;
B、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故B正确;
C、牛顿是力的单位;故C错误;
D、瓦特是功率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C
解:对于磁环A,受到重力和磁环B的排斥力F斥,
磁环A悬浮,则G=F斥,
对于磁环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支、重力和磁环A的排斥力F斥′,
磁环B静止,则F支=G+F斥′,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F斥=F斥′,
所以F支=G+F斥′=2G,
磁环B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F=F支=2G。
故选:C。
C
解:从揉团到压扁过程中,烧饼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则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B
解:液体压强公式p=ρgh,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题中,液体的密度相同,A点的深度小于B点的深度,故压强大小关系为:pA<pB。
故选:B。
D
解: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液体压强,不是为了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轨下铺设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A
解:A、托里拆利完成了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准确测量了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
B、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不符合题意。
C、帕斯卡研究了帕斯卡定律,属于液体压强问题。不符合题意。
D、牛顿的主要贡献是总结了牛顿三定律,为力学奠定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D
解:A、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深度不变,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错误;
C、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则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C错误;
D、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液体的密度变小,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D
解: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橡皮膜不论是朝上还是朝下都会向内凹;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橡皮膜凹的更明显。
综上分析可知,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A
解:根据压强的定义得出公式p=,压强单位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复合而成,即牛/米2,用符号N/m2,用帕斯卡代替,1牛/米2=1帕斯卡。
故选:A。
A
解: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对杯底的压力不变;
但后者受力面积变大,根据p=可得压强变小,即p冰>p水。
故选:A。
C
解:
A、玻璃管处于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A错误;
B、玻璃管的右侧也处于液体中,所以右侧的橡皮膜应该向左凹,故B错误;
C、玻璃管的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且橡皮膜向上凹的更厉害,故C正确;
D、玻璃管的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所以下端的橡皮膜应该向上凹,故D错误;
故选:C。
C
解: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规律相反,则:
①要想产生向上的升力,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
②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而是会分离;
③列车经过时产生的气压差会将人推离列车,对人来说也不安全,站台安全线还是有必要设置的;
④喷雾器越用力吹,喷雾器中管内液面越是降低,根本不会喷出来。
故选:C。
A
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L,
因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的部分后,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F=△G=△mg=ρ△Vg=ρShg=ρL2hg,
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
△F甲=ρ甲L甲2hg=ρ甲L甲hg×L甲,△F乙=ρ乙L乙hg×L乙,
因L甲>L乙,且ρ甲gL甲=ρ乙gL乙,
所以,△F甲>△F乙。
故选:A。
D
解:
由图知:A处的深度为h=h1,
则A点处受到的压强为p=ρgh=ρ水gh1。
故选:A。
D
解:A管上方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大,相同时间内,风经过A管上方的流动速度小于B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A管上方的压强大于B管上方的压强,红墨水被压向B管,A管液面下降,B管液面上升。
故选:D。
A
解:ABC、把一根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用另一根吸管B贴靠在A管的上端用力吹气,A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A管下方的压强不变,A管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被压上来,所以A管中的水上升。故A正确,BC错误;
D、A管中的水上升,杯中水面会降低,但杯中水面的气压不变,仍然等于大气压,故D错误。
故选:A。
D
解:(1)由题知,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即水深h相同,
水的密度一定,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即p甲:p乙=1:1,
(2)两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S甲:S乙=1:2,
根据F=pS知,在压强相等时,压力与受力面积成正比,即F甲:F乙=S甲:S乙=1:2,故D正确。
故选:D。
A
解:分别用p甲′,p乙′来表示切除重置后甲乙各自对地面的压强,S甲′、S乙′表示切除重置后甲乙各自的底面积,则p甲′=,p乙′=,
令S甲′=k1S甲,S乙′=k2S乙,
则p甲′=,p乙′=,
因为切除前甲乙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
所以要判断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只要判断出k1和k2的大小关系。
因为p甲=p乙
所以ρ甲gh甲=ρ乙gh乙
又因为ρ甲<ρ乙
所以h甲>h乙
又因为甲乙是立方体
所以S甲>S乙
又因为p甲==,
所以m甲>m乙
用S甲表示甲原来的底面积,S甲′表示切除重置之后甲的底面积;
V甲表示甲原来的体积,V甲′表示切掉相同质量后甲剩余部分的体积;
m甲′表示切掉相同质量后甲剩余的质量,△m表示切掉的质量,
则k1======1﹣,
同理k2=1﹣,
因为m甲>m乙
所以k1>k2
所以p甲′<p乙′。
故选:A。
D
解:
A.甲对乙的压力F甲=G甲=10N,受力面积为S乙=100cm2=0.01m2,甲对乙的压强p甲===1000Pa,故A错误;
B.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甲+G乙=10N+20N=30N,故B错误;
C.对甲受力分析可知,甲受到向右的拉力F1和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力f1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乙对甲的摩擦力f1=F1=5N,方向水平向左,因甲对乙的摩擦力与乙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
D.把甲乙看做整体,整体受到F1和F2的合力F合=F2﹣F1=8N﹣5N=3N,由整体静止可知,地面对乙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f2=F合=3N,因乙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故D正确。
故选:D。
C
解:
由题知,两圆柱体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
A、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
则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2:3,故A错误;
CD、两圆柱体的粗细相同,即底面积(受力面积)相同,
由p=可得,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1:3,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G=mg,
所以,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1:3.故C正确,D错误。
B、根据ρ=可得V=,
故两圆柱体的体积之比:==×=×=2:3.故B错误。
故选:C。
21.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F=G=mg可知,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1,
由p=可得,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答案为:1:4; 1:1。
22.解:
由于甲的上底面积较大,可知V甲>V乙,容器中倒入等质量量的不同液体,由ρ=可知,乙容器中液态密度大,甲和乙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由公式p=ρgh知: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强较大,即p甲<p乙;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量与容器的重量和;已知水的质量和容器的重量相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公式p=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
故答案为:<;=。
23.解:由图2可知,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等于零件的重力,即为F1=G,压强为p1==,
由图3可知,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等于零件的重力,即为F2=G,压强为p2==,
由于同一个零件重力不变,所以,F1=F2,p1=p2。
故答案为:=;=。
24.解:
细管内水的深度:
h=3.4m+0.6m=4m,
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4m=4×104Pa;
桶底底面积S=1200cm2=0.12m2,
由p=得水对桶底产生的压力:
F=pS=4×104Pa×0.12m2=4800N。
故答案为:4800。
25.解:
(1)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0.5m﹣0.1m=0.4m;
木块的下表面受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4m=4×103Pa;
(2)木块的底面积S=0.5m×0.5m=0.25m2,
排开水的体积V=Sh=0.25m2×0.4m=0.1m3;
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1m3=1×103N。
故答案为:0.4;4×103;1×103。
26.解:
(1)由题知,A、B两处的气压分别为915hPa和978hPa,即A处气压低于B处气压;
由于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A处海拔比B处高;
(2)在压强单位中,1hPa=100Pa。
故答案为:高;100。
27.解:(1)小明在站台候车时,看见动车缓缓驶来。若以驶来的动车为参照物,站立着的小明与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火车行驶过程中,火车的速度很大,人靠近火车时,使人和火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若小明站在安全线内极易被“吸”向动车,造成事故。
小明相对地面静止,小明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电梯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1和G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运动;小; G。
28.解:对着硬币上方吹气时,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因此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硬币获得一个向上的升力,当向上的升力大于硬币的重力时硬币会起飞;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左端硬币的中心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最右端的硬币中心所对应的刻度是7.40cm,则硬币的直径D==1.85cm;
(3)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测多算少,减小实验误差;
(4)刚好吹起硬币时可看作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F=G=mg。
此时硬币上方的压强为:P上=C﹣ρv2;
硬币下方的压强为:P下=C(空气流速为0);
那么硬币上下方的压强差为:P下﹣P上=△P=ρv2;
因为△F=△p?S
所以ρv2?S=mg,
则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
故答案为:小;当向上的升力大于硬币的重力时硬币会起飞;(2)1.85;(3)测多算少,减小实验误差;(4)V=。
29.解: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有U形管压强计、量筒、水、盐水等;
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其中U形管压强计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填写一种物理器材)。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压强越大。
(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控制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1)连通器;高度差;(2)深度
30.解:
(1)实验中,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的;
我们一般选择海绵、泡沫塑料、沙子等较易形变的材料,如果用沙子代替海绵做此实验,则仍然可以完成本次实验;
(2)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可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p=,因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若将该小桌子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3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4,则p3=p4。
(5)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而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也发生了改变,即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他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的结论。
故答案为:
(1)形变; 可以;(2)越大; 乙;(3)控制发变量; (4)=;(5)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1.解: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mg=(400kg+2×50kg)×10N/kg=5000N,
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p===2.5×105Pa。
答:乘载两人的“都市蚂蚁”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2.5×105Pa。
32.解:(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4N,
对路面的压强:
p===2×105Pa;
(2)由v=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20m/s×25×60s=3×104m=30km;
(3)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道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牵引力的大小:
F牵引=f=0.07G=0.07×1.6×104N=1120N。
答:(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为2×105Pa; 
(2)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通过的路程是30km;
(3)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1120N。
33.解:
(1)船尾甲板淹没10m深时,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10m=1×105Pa;
(2)由题知,半潜船拉载预警雷达时、空载时都漂浮,所受浮力变化等于海军预警雷达的重力。
则△F浮=G雷达=m雷达g=50000×103kg×10N/kg=5×108N。
答:(1)船尾甲板淹没10m深时,所受海水压强为1×105Pa;
(2)如图当它拉载50000吨的美国海军预警雷达时,甲板仍高出海面,与空载时相比,它所受浮力增大了5×108N。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7/30 10:28:24;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004352727;学号:275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