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说新语》两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人。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集《幽明录》。《世说新语》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言清谈,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样式。志人,记录人物奇闻异事。志人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品评人物的清淡风尚有密切关系,志人小说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大类。著名的志人小说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点:①真人真事为描述对象;②篇幅短小,多按照传闻直接加以直录;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2.文章中心概括
《陈太丘与友期行》叙述了汉末名士陈元方七岁时,与父亲的朋友的一段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3.写作特点
(1)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文章开头以“期行” “期日中” “不至” “舍去” “乃至” 等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 “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
(2)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文章在情节安排上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文章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经过,重点记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尊君在不(fǒu)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古今异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②相委而去
(相)古义:动作偏指一方 今义:相互
(委)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③陈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④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⑤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⑥门外戏
古义:玩耍 今义:戏弄;戏剧
(3)一词多义
①乃:去后乃至(副词,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
②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
③信: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必以信(实情)
(4)词类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原意为预定的时日、日期,文中指约定。
名词作状语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响:原意为门外面,文中意为在门外。
(5)重要句子翻译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③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④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⑤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6)问题探究
①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示例一)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示例二)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②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答: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实守信、有礼貌,还要做到知错就改。
③陈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他父亲的友人为什么感到“惭”?
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是父亲的友人失信失礼,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父亲的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典型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日中,过中不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4.本文给你什么启迪?
模拟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舍: ?
(2)去后乃至 去: ?
(3)相委而去 委: ?
(4)下车引之 引: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3.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4.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5.陈太丘之友、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典型题精选
1.(1)约定 (2)离开 (3)丢下、舍弃 (4)拉
2.(1)(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2)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就离去了。【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期:约定;至:到。句意:(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2)重点字词: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句意: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就离去了
3.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找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通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后一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回答: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且论辈分友人是他的长辈,更加应该尊敬人家。元方有些过了。不失礼:因为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
4.启示:约定的时间,不能迟到,否则就是不守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懂礼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否则就会丧失朋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模拟测试
1.(1)舍弃 (2)离开 (3)舍弃 (4)拉,牵拉
2.(1)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2)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语有:“期”,相约。句意为: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2)句重点词语有:“顾”:回头看。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刻画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
4.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 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这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把握文章的思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从信用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从礼貌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对子骂父的无理。
5.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方正,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及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概括即可。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6.示例一:没有失礼,客人“无礼”“无信”,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 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示例二: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 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三: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 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 说元方有失礼仪。【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