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能根据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及其应用。
知道物质属性的广泛应用,体会其重要性。
一、情景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我国古代人民利用磁石的__指向__性,发明了指南针;由于地球是个__大磁体__,指南针具有__指南北__的特点。物质的磁性应用广泛,例如有__磁卡__等。
2.下列器材中没有应用磁性材料的是(D)
3.归纳:磁性:
(1)物体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2)磁体的一些性质:吸铁性、指向性。
(3)应用:指南针、磁带、计算机的磁盘、磁卡等。
4.比较物质的导电性能。
分别把铁勺、木筷、玻璃棒、塑料尺、铅笔芯接入电路中,比较其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引入导体和绝缘体。
参照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和A、B两块铜片连接起来。将铜片分别插入糖水、盐水和纯净水中,通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比较三种液体的导电性能。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举例:金属、人体、大地……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举例: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
(3)探究液体的导电性。
做一做:探究盐水、纯净水、糖水、硫酸铜溶液等的导电性。
(4)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分析。
5.比较物质的导热性能。
请将一双木筷和一把不锈钢汤匙一起浸在热水中,数秒后,两只手摸到筷子和汤匙的冷热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探究木块、铁勺、玻璃等物质的导热性,建立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1)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体。
(2)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
6.你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说出它们通常应用在哪些方面。
7.归纳: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生活用水、盐水、糖水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橡胶、纯净水等。
3.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
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各种金属。
4.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空气、石棉、塑料、胶木等。
8.议一议:出示前面的磁性钢条和软木条,讨论它们的硬度大小及比较其硬度的方法。
(比较硬度的方法:刻划。)
9.如图所示为家庭和工厂中常用的钳子,观察它的构造,它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别利用了这些材料的什么物理属性?
10.归纳:物质的硬度:
(1)比较不同物体硬度的方法:相互“较量”。
(2)铅笔的硬度从软到硬的顺序:6B→B,HB,F,H→9H。
三、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讲评后对重点作出强调。
四、教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好。但在练习中,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导体易导电的原因等。对这些知识,利用练习的时间可给予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