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07 23:32:51

文档简介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1课时 测量物体的密度
1.会查密度表,知道气体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值。
2.会测固体、液体密度,知道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运用密度公式ρ=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一、情景导入
菊花石是孕育于几百万年前的一种天然岩石。因外形酷似菊花而得名。它的“花瓣”是由天然的天青石或异质同象的方解石矿物构成的,“花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是由近似圆形的黑色燧石构成的“花蕊”,活似天工制作之怒放盛开的菊花。那么,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新知探究

1.通过查密度表,可直接从表中得知某些物质的密度,如铜的密度是__8.9×103__kg/m3,水的密度是__1.0×103__kg/m3,钢、铁的密度是__7.9×103__kg/m3。
2.由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发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都比较__大__,气体的密度都比较__小__。

3.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量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玉镯的质量是__60.4__g;
(2)按如图B所示的方法测量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__20__cm3;
(3)玉镯的密度为:__3.02×103__kg/m3。
4.妈妈买回来一箱牛奶,小雯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出烧杯质量m1=20g;
B.取适量牛奶作为样品倒人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牛奶倒进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如图乙所示。则:
(1)牛奶样品的质量m=__33__g;
(2)牛奶样品的体积V=__30__cm3;
(3)牛奶的密度ρ=__1.1__g/cm3
(4)小雯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会偏__大__(选填“大”或“小”)。
5.方法指导
(1)测小石块的密度时,由于小石块的形状不规则,我们常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但浸过水的石块沾水会变重,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2)测盐水的密度时,由于液体要用容器盛装,在倒液体时容器壁有残留,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应考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
三、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讲解后对本节重点作出强调。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间比较紧凑,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性与否、各种单位的换算、对思考题的解答等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自主解决,循序渐进,学习效果好,能总结出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对学生多加鼓励,适时点出在思考物理问题中不成熟的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把学生的学习思想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学生由“我能行”变成“我真的行”。
第2课时 密度知识的应用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知道密度公式的变换,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3.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一、情景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5.40cm3、48g,通过下表可以鉴别出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B)
物质




密度/(kg·m-3)
11.3×103
2.7×103
8.9×103
7.9×103
  A.铝  B.铜  C.铅  D.铁
2.一只铁球质量为1580g,体积是3000cm3,这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的总质量是多大?(ρ铁=7.9×103 kg/m3)
解:由ρ=得V= 求出1580g铁的实际体积:
V实===200cm3 200cm3<3000cm3
∴铁球为空心的V空=3000cm3-200cm3=2800cm3
空心部分注水质量m水=ρ水V空=1g/cm3×2800cm3=2800g
∴m总=1580g+2800g=4380g=4.38kg 
3.知识链接:
为了准确鉴别物质的种类,需要综合考虑物质的密度、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可燃性等物理性质,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密度进行鉴别。

3.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_2__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__40__g。
4.一块纪念碑由大理石凿成,体积为5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块纪念碑大理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2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250mL。请你用这些数据,算出这块碑石的质量。
解:碑石密度ρ===2.8g/cm3=2.8×103kg/m3
∴碑石质量m=ρV=2.8×103kg/m3×50m3=140×103kg=1.4×105kg 
5.我省含“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解:V矿泉水===5.5×10-4m3=550cm3
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550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最多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解:V酱油=V瓶=550 mL
最多能装酱油550mL 
三、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讲解后对本节重点作出强调。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间比较紧凑,公式的变形、计算的正确性与否、各种单位的换算、对思考题的解答等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自主解决,循序渐进,学习效果好,能总结出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对学生多加鼓励,适时点出在思考物理问题中不成熟的一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把学生的学习思想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学生由“我能行”变成“我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