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复习教案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1.数学伴我们成长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数的运算、数的大小的比较、图形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是数学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知识点2: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纵观市场经济,买卖与批发、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建筑与装潢等,无一能离开数学。
知识点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要学好数学就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一共有2个五角星,第②个图形一共有8个五角星,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8个五角星,…,则第⑥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
A.50 B.64 C.68 D.72
[分析]先根据题意求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可求出第⑥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
解:第①个图形一共有2个五角星,第②个图形一共有:2+(3×2)=8个五角星,
第③个图形一共有8+(5×2)=18个五角星,…第n个图形一共有:
则第(6)个图形一共有: 个五角星;故选D.
例2: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参加数学知识竞赛活动,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名,大家猜测谁得第几名时,明明说:“甲得第一,乙得第二”;文文说:“甲得第二,丁得第四”;凡凡说:“丙得第二,丁得第三”.名次公布后,他们每人只猜对一半,那么甲、乙、丙、丁的名次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甲、丁、乙、丙 D.甲、丙、丁、乙
[分析]因为他们每人只猜对一半,可以先假设明明说“甲得第一”是正确的,由此推导:分别分析得出所有的可能即可.
解:因为他们每人只猜对一半,可以先假设明明说“甲得第一”是正确的,由此推导:
明明:甲得第一→文文:丁得第四→凡凡:丙得第二→乙得第三,成立;
若假设明明说“乙得第二”是正确的,由此进行推导:
明明:乙得第二→文文:丁得第四→凡凡:丙得第二,矛盾.
所以甲、乙、丙、丁的名次顺序为甲、丙、乙、丁.
故选B.
例3:某街道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一个居民从A处前往B处,若规定只能走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方向,这样该居民共有可选择的不同路线条数是( )
A.5 B.6 C.7 D.8
[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分别列举出不同的路径进而得出答案.
解:如图,可选择的不同路线条数有:
A→C→D→G→H→B;A→C→D→G→N→B;
A→C→F→G→H→B;A→C→F→G→N→B;
A→C→F→M→N→B;A→E→F→G→H→B;
A→E→F→G→N→B;A→E→F→M→N→B,
共有8条不同路线.故选:D.
例4:假定有一排蜂房,形状如图,一只蜜蜂在左下角,由于受了点伤,只能爬行,不能飞,而且始终向右方(包括右上、右下)爬行,从一间蜂房爬到右边相邻的蜂房中去.例如,密封爬到1号蜂房的爬法有:蜜蜂?1号;蜜蜂?0号?1号,共有2种不同的爬法.问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共有几种不同的爬法( )
A.7 B.8 C.9 D.10
[分析]本题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蜜蜂先向右爬行;②蜜蜂先向右上爬行;两种情况.可分别求出两种情况的不同爬法,进而可得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爬法.
解:本题分两种情况:
①蜜蜂先向右爬行;则有:
一、1号?3号?4号;二、1号?2号?4号;三、1号?2号?3号?4号;共3种爬法;
②蜜蜂先向右上爬行;则有:
一、0号?2号?4号;二、0号?1号?2号?4号;三、0号?1号?3号?4号;
四、0号?1号?2号?3号?4号;五、0号?2号?3号?4号;共5种爬法;
因此蜜蜂从最初位置爬到4号蜂房共有3+5=8种不同的爬法.故选B.
例5:如图,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地到B地有两条水路、两条陆路,从B地到C地有3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地不经B地直线到C地,则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 )
A.20种 B.8种 C.5种 D.13种
[分析]此题只需分别数出A到B、B到C、A到C的条数,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即可.
解:观察图形,得
A到B有4条,B到C有3条,所以A到B到C有4×3=12条,A到C一条.所以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共13条.故选D.
例6:观察下列数字的填写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1,2,3,5,8,13,21,….
[分析]从第三个数起后一个数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和,然后计算即可得解.
解:∵1+1=2,1+2=3,2+3=5,3+5=8,5+8=13,∴填入的数为8+13=21.
故答案为:21.
例7:例3如图是2002年6月份的日历,现有一矩形在日历任意
框出4个数 ,请用一个等式表示a、b、c、d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分析]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蕴涵的大量的数学问题。日历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工具,其中的数字排列规律永远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热点题。通过观察发现,矩形框内的四个数,其对角线上的两个数的和相等,即有a+ d= b+c
三、课堂达标检测
检测题1:
如图,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
A. B. C. D.
检测题2:
A、B、C、D、E五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支球队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当比赛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统计A、B、C、D四个球队已赛过的场数,依次为A队4场,B队3场,C队2场,D队1场,这时,E队已赛过的场数是( )?
A.1 B.2 C.3? D.4
检测题3:
如图所示,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4个,在图(2)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个,在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个,…,则在图(6)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 )
A.10个 B.15个 C.19个 D.22个
检测题4:
如图,从学校到书店有两条路可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①近? B.路②近? C.一样近 D.无法确定
检测题5:
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n个图形需 根火柴棒.
检测题6:
一根绳子弯曲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当用剪刀像图2那样沿虚线a把绳子剪断时, 绳子被剪为5段;当用剪刀像图3那样沿虚线b(b∥a)把绳子再剪一次时,绳子就被剪为9段。若用剪刀在虚线a,b之间把绳子再剪(n-1)次(剪刀的方向与a平行),这样一共剪n次时绳子的段数是( )
A.4n+1 ; B.4n+2 ; C.4n+3 ; D.4n+5。
课堂总结
1.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得出有关数据后再进行分析规律,对于数据的处理,也可以用图形表示,从而找到规律。
2.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探究规律时,从一些简单的、具体的、特殊的事物开始,从题目中观察、发现、分析、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然后再验证。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