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心理描写,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感悟莎莉文老师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之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2、学习心理描写,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法指导:
关注标题,尤其那些能揭示文章主旨的标题。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再塑”生命?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结合课文批注,独立思考,学习文章心理描写的写法及作用,理解文章疑难语句的含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学习默读,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作者、作品简介。(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企( )盼 繁衍( ) 迁徙( ) 搓捻( )( )
遐( )想 觅( )食 绽( )放 惭愧( )( )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 截( )然 激荡( )
B、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团锦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疲惫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然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默读课文,要求有速度、不指读、一气读完。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学会抓住标题,迅速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1、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谁“再塑”?为何“再塑”?怎样“再塑”?
或者——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再塑”生命?
2、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明确:认识莎莉文老师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6-7)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井房散步,教“我”认识“水”(10-13)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1)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她也学会了拼字。
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water”这个词,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3、文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附: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教“我”拼写单词
“我” 初识 莎莉文老师 教“我”区别具体事务
教“我”认识“水”的含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心理描写,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2、感悟莎莉文老师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之情。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学习心理描写,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我”的内心是怎样的?怎样理解第四段“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明确: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我”无助、彷徨、苦闷,尤其渴望光明。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让“我”驱走黑暗,走向光明。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就是那个给自己启示人间真理,给自己深切的爱的人。“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写出了莎利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突出“我”因走出困难而感到欣喜的心情。
怎样理解第九段“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语句的含义?
明确:“发脾气”,其实是源于”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反应。而“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是因为长期的黑暗世界使“我”变得泠漠无情。
3、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么?
明确:学会“水”之后,“我”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语言文字跟宇宙万物的对应联系,每一样事物都有独特的生命内容,互相不可替代。“水”不仅激起“我”的求知欲望,而且使“我”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有爱心,“我”第一次悔恨莫及,这是思想的一个大飞跃。
4、文章第十二段中“我”为什么会“悔恨莫及”,而且是“生平第一次”?
明确:以前的“我”内心是不懂爱的,而井房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对于“我”毁坏的布娃娃,“我”悔恨莫及,留下自责的泪。
5、找出文中“我”心理活动的词语,分析“我”在老师来之前和老师到来后的感情变化。
明确:“我”心理活动的词语——感慨万分、安静的等待、愤怒、苦恼、自豪、不惭愧、不悔恨、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悔恨莫及、喜悦。
老师来之前——苦恼 老师到来后——喜悦(有时也会发脾气)
6、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
三、拓展延伸
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作业设计:
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明确:“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写作特色 人物形象
感情变化突出“再塑”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循循善诱
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海伦·凯勒:聪明好学、强烈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