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散文诗二首 导学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导学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8 09: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本文清新、细腻的特点。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作者、作品简介。
《金色花》的作者是???? (国名)作家、诗人? ?? (姓名)。本文选自《?? ??? 》。
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祷?? 罗摩衍那(?? )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学生自由读散文诗。
朗读指导:要读出孩子的天真、顽皮,要读出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4、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多媒体展示PPT)
明确: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5、学生代表读散文诗。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章思路,品析人物情感(体会孩子的天真和母亲的温柔)。
1、用一句话概括散文诗内容。
明确: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明确: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捉迷藏,只是为了好玩么?)
明确: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你这坏孩子”表现母亲怎样的心情?
明确:看不见孩子,妈妈非常着急;看见孩子,又惊又喜,“你这坏孩子”假装生气,怪孩子顽皮、淘气。
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明确: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目标导学三: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了解散文诗特点。
文章以“金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神圣而美丽,作者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同时变成金色花,回报母爱;那金黄的色彩,正是母爱的光辉,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读了《金色花》,你觉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加以分析)
明确:语言清新、细腻、富有深刻内涵,抒发丰富的情感。
3、了解散文诗(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
散文诗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散文的自由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作业设计:
分析下列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明确:“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 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明确: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这句话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金色花 三次嬉戏
圣树上的花,神圣而美丽 母亲做祷告时——送给妈妈一缕香
变成金色花,回报母爱 母亲读书时 ——送给妈妈一片影
金黄的色彩,母爱的光辉 母亲去牛棚时——给妈妈一个惊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2、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难点: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作者、作品简介。
冰心原名 ,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 、《 》、《 》、《 》。冰心以宣扬“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并蒂( ) 花蕊( ) 菡萏( )( )
攲斜(? ) 荫庇(  ) 徘徊( )( )
B、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攲斜:   徘徊:
3、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自由读散文诗。
4、学生代表读散文诗。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章思路,品析荷叶精神。
1、围绕莲花,作者写了哪些事?
学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明确:父亲的朋友送莲花,“我”回忆莲花(三蒂莲的故事——插叙的作用,以物喻人,富有情趣),莲花经历风雨,“我”看莲花(在风雨中飘零)。
2、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天气情况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3、看红莲的过程,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什么原因使“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明确:看见风雨中的红莲受到荷叶的庇护,“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5、如何理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目标导学三:学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文中红莲,荷叶有什么比喻义?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红莲比喻子女,荷叶比喻母亲,红莲受着荷叶的庇护正如孩子受着母亲的保护一样,讴歌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或以物喻人手法。
文章除了些红莲,还写了白莲,写白莲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运用衬托手法,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并不是母亲偏心,而是一种艺术手法,用白莲的不幸衬托红莲的幸福。)
再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从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进行比较阅读。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借助金色花抒发了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及人类天性美好和圣洁的赞颂。
借景写人,托荷赞母,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
感情基调
欢快、舒缓。
深沉、凝重。
构思角度
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抓住特定环境中的一个自然景象,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巧妙将花和人结合在一起,以花喻人,借物抒情。
语言风格
诗歌形象鲜明,语言清新、细腻,内涵丰富。
描写生动形象,语言清新、典雅。
相同点
内容上,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包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意和赞美;
体裁(指文体)上,都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表现手法上,都运用象征手法。
教师补充象征手法或以物喻人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如精神、希望、母爱等;象征的本体具有普遍性,通常是一种精神或一类人,而不只是一个人。
以物喻人,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比喻某一种人,使其性格、形象更为鲜明,比喻的本体往往是具体事物,比喻的意义是临时性的,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喻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
附:板书设计
送莲
忆莲 三蒂莲 三姐妹 (以物喻人)
荷叶.母亲 亭亭玉立 烦闷
看莲 无依无靠 不适意
毫不动摇 宁静
悟莲
荷叶庇护红莲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以物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