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同步习题
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 )乐队奏国歌。
( )升国旗,鸣礼炮。
( )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三、缩句。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四、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 后 的方法,重点写了 、 ,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 ”。
3.用“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 比作 ,
把 比作 。
参考答案
一、3 5 1 2 6 4
二、根 盏 阵 支 辆 面
三、1.会场上爆发出掌声。2.目光投向主席台。3.毛主席宣读公告。
四、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 分 工人 农民 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 海洋 翻动的红旗 波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开国大典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上
学习目标 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重点 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衔接新课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入场——典礼——阅兵——游行)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背景,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蓄势。
讲授新课 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一)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预设:生1: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生2: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万人的“一齐”,这三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板书:举行典礼)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3)学生说,教师引导,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2)“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引读第8自然段)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1)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 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语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板书:阅兵式中)②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6.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1)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板书:群众游行)(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群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2.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2)我们在今后可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文章。 画出主席与群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抓住毛主席出场的场面,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迫切心情。而通过“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各类人物不约而同的举动体现出了人们对伟人的爱戴情怀。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的特点。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那次开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兴奋的?——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安排向学生展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拉近了学生的时代距离,引起了学生共鸣,突破了教学难点。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无数先烈用鲜血才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当家作主。将学生所学过的课文中反映出的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代表,用“放电影”的方式回映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1949年的那次典礼为什么人们“激动不已”的理解。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使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方法,想象画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这个环节意在整体回归文本,感悟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课堂小结 推荐影片,课外拓展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作业1、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什么?认真想一想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场景进行描写。(小作文)2、完成同步练习。 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7、开国大典
部编版 六上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
(入场——典礼——阅兵——游行)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
参加典礼
学习要求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
2. 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
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
对毛主席的热爱
爆发
一齐
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全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资料补充
火烧圆明园
南京大屠杀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
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两个“一齐”表现了什么?
“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表明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站”、“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
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
思考: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 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
“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有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是语言描写!
这段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动作、语言描写!
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 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群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回顾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
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作业布置
1、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什么?认真想一想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场景进行描写。(小作文)
2、完成同步练习。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 ),满怀(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 ),聆听( ( ),观看( ),会后举行了( )。
天安门广场
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
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课堂作业
概括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