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生开学考试检测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蜷伏(chuán) 虐待(nüè) 缥缈(piāo) 抽噎(yē)
B.酬劳(chóu) 派遣(qiǎn) 狭隘 (yì) 干涸(hé)
C.静谧(mì) 荫蔽(yīn) 突兀(wù) 斑蝥(máo)
D.热忱(chén) 禁锢(gù) 怅然(zhàng) 嗔怪(chē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幻想 料俏 见异思迁 混为一谈 B.殉职 废墟 畏罪潜逃 拈轻怕重
C. 安详 琢磨 神彩奕奕 咄咄逼人 D.坍塌 慷概 大相径庭 截然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许多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眼高手低、拈轻怕重。
B.电视剧《锦绣未央》根据小说《庶女有毒》改编而来,据说电视剧跟小说大相径庭。
C.近日西安市西安大唐芙蓉园,白色樱花开满枝头,冰清玉洁,美不胜收。
D.云南石林中的石峰有的突兀擎天,有的姿态秀美,有的酷似传说中的人物……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论语》——孔子——春秋 《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
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 《观沧海》——曹操——东汉
C.《潼关》——谭嗣同——清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北宋
D.《金色花》——泰戈尔——印度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睛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D.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6.阅读名著,完成题目。(3分)
A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的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_(人物),请再写出两个与A相关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
7.一般说来,人们对劲舞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进行。试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4分)
(1)山间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
(2)水珠子葱花暴力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 )
8.根据课文原句填空。(8分)
(1)________,若出其中
(2)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3)夕阳西下,________。
(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9.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欻(xū,突然)一狼来,瞰(kàn)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天刚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及走,又从之 ( ) (2)直十余金 ( )
(3)两狼之并驱如故( ) (4)其一犬坐于前( )
11. 【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____,地点都是____;【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__只狼的斗争,【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__只狼的斗争。(4分)
12 【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____;但【甲】文同时也表现了狼的_____,【乙】文则突出了狼的______。(3分)
13.【甲】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______,【乙】文中的屠户刀劈两狼突出了他的______。(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分)
天是怎样黑下来的
我读书早,上高一时才十三岁。那时,我梳一对垂肩短辫,整天睁着眼睛做梦。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位六十岁的老先生,清瘦,一生气嘴唇就会颤抖。他曾是一位名记者,后来打成“右派”,平反后就到我们中学来教书。他允许我上语文课时看小说,或者逃课去新华书店,但对我写的作文很严厉,从没给过高分,每一篇都有很多批语,几乎全是批评。比如我写“夜幕降临了”,我们那时候写夜晚到来都是这么写,而且觉得这真是“好词好句”。他批道:烂语。不动脑筋。为什么你不老老实实看一看天到底是怎样黑下来的,然后把它写出来?
有一次,作文题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写星期天去看望一个孤老婆婆,帮她搞卫生。我写道:“我买了一些水果,顶着炎炎烈日去看望罗娭毑。”老师批道:什么水果?为什么不把名字写出来?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尊严,说出它的名字就是尊重它。还有一次,作文写《冬天的田野》。我恼了,因为我从没注意过冬天的田野。那不是一片萧瑟,什么也没有吗?我看看周围的同学,个个愁眉苦脸,一脸绝望。我仿佛行侠仗义的英雄,霍地一下站起来说:“我不写。我写不出。这个作文题根本出得不好。”于是,老师的嘴唇剧烈颤抖起来,瞪着我说:“你是瞎子吗?是聋子吗?这世界上难道没有冬天的田野吗?你出去,站到我的办公室去。”
我不知怎么走出去的。外面下着雨,很冷。我站在雨里,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我不去老师的办公室,真愿意这时候突然死了。这时,头上的雨停了,一把大大的黑布伞撑在我头上,老师站在我身后。我回过身,望着老师,哽咽地说:“我恨你。”说完就跑掉了。
我找了把伞,跑到郊外田野里,渐渐忘记了哭。我看见冬天有的田里种了油菜,浅浅的,叶子绿中带着暗蓝色,那颜色仿佛把周围的光线都吃进去了。有的田里没种油菜,也没翻耕,稻茬三四寸长留在田里,在雨中有暗金的光泽。雨很细,落在田土里没有声音,细听又仿佛有声,是土地在缓缓地呼吸。冬天的田野很清透,也很轻盈,让人心里觉得平安。我把这种感觉写在作文里,把作文本从老师办公室的门缝里塞了进去。但我很久不肯跟老师说话。老师并不管我的态度,望着我笑,摇头感叹说:“你太敏感了。”他个子高,望着我说话和笑时总是俯着头,眼神从上往下把我罩住,很无奈,也有无限的宠爱。
一直到现在,我都很留意去体会天是怎样黑下来的。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心境,天黑下来的方式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有时候,天黑得很慢,从容优雅,层次分明,像走T台的模特,不停地换装。先披一件灰蓝的纱衣,然后是灰黑色,最后是深黑色,上面缀满闪烁的钻石。有时候,天黑得生猛,像一个沉沉的黑色渔网,哐的一声铺天盖地下来,天就黑了。有时候天黑得那么温柔,真像小猫的脚步,一点一点地移到你的身边来了。城市里没有真正的天黑,有也是破碎的。乡村的黑夜有狗吠,也有灯光,那是真正的天黑,不透明,厚重柔软,有天鹅绒的质地。
每年春天,我都去拜访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当你学会慢慢认识自己,察觉正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有意识地让自已往好的方向努力,你也就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2 期,略有删改)
14.请在括号内填上适当词语梳理出选文2—4段我对老师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1)____→(2)____→(3)____
15.选文第2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那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有时候,天黑得很慢,从容优雅,层次分明,像走T台的模特,不停地换装。先披一件灰蓝的纱衣,然后是灰黑色,最后是深黑色,上面缀满闪烁的钻石。
17.选文第5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上:我观察到各种天黑下来的景象。结构上:与前文相照应,紧扣文章标题。
18.选文中的“我”在写作方面向老师学到了什么?你在写作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一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