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导学案 (4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导学案 (4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08 16:59:11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 班级:______ 姓名: 小组号: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年 月 日 第 周
课 题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目 标
展 示
1、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速度。
2、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简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清楚世界人口问题。
重点
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自学检查及展示:
1、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 )。
2、人口自然增长主要是由( )和( )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 )—( )。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 ) 。
4、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有着密切联系。
5、( )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的程度,用( )来表示。
6、人口的增长应与( )、 ( )相协调,与( )相适应。( )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读图3-1,完成P48活动题。感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的特点。
2、读图3-2,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3、读图3-3,找出: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地区,说明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4、阅读P52的两段文字,结合P52-P53的活动题,讨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人口应如何发展?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_______(填数码),这四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四个人口稀少地区的代号和原因。
代号
稀少原因
代号
稀少原因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世界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六、下节课预学指导:
阅读《世界的人种》的内容
找到并在书中划出以下知识点:世界人种的分类、划分依据、三大人种的分布。
2、完成《地理助学读本》中《世界的人种》一节的“自主研习”。
3、思考:为什么在美洲分布有黑色人种?
七、导学感悟:
七年级地理 班级:______ 姓名: 小组号: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年 月 日 第 周
课 题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目 标
展 示
知道世界的人种,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间一律平等。
重点
难点
世界的人种,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自学检查:
1、世界的人种主要有( )人种、( )人种、( )人种 。
2、人种是根据人类( )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 )、( )、头型、脸型、毛发等,其中( )是划分人种的主要标志。
3、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美洲( )和北冰洋沿岸的( )也属于黄色人种。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 )的西部和南部及( )。
5、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哪三种人种? 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阅读P55“人种与地理环境”)
2、人种不同的肤色是因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种族观念?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1、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洲、______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等地。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洲的东部、______洲的北部和______洲等地。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洲。
2、选择题。
(1)某跨国公司专为黑种人研制的化妆品,最适合销售的国家是( )
A南非 B俄罗斯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2)因不同人种间通婚而形成的人种是(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3)下列国家,属于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 )。
A日本 B印度 C沙特阿拉伯 D澳大利亚
四、课后小结及展示:
划分依据:根据人类( )方面的特征,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
世界的人种
黄色人种:
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五、课后作业:
世界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六、下节课预学指导:
阅读《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的内容
找到并在文中划出以下知识点: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发布,世界语言的种类。
完成《地理助学读本》中《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节的“自主研习”。
思考:为什么有些不同的国家说相同的语言?
七、导学感悟:
七年级地理 班级:______ 姓名: 小组号: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 年 月 日 第 周
课 题
3.3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目 标
展 示
掌握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
重点
难点
世界重要语言的种类,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的宗教
一、自学检查及展示:
1、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 )等。这六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2、在当今世界上,使用( )的人数最多,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 )。
3、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是( )和( )等。
4、世界三大宗教是( )、( )( )。
5、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读课本P56-57,完成下列表格: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下图中的三座建筑是几种宗教的标志性建筑物,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填表
建筑物
宗教类别
起源地
经典
主要分布地区
A
B
C
(2)亚洲居民多信仰( )教和( )教,欧洲和北美洲居民多信仰( )教.非洲北部的居民多信仰( ) 教。
四、课后小结及展示:
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
世界的三大宗教:
五、课后作业:
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六、下节课预学指导:
看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内容。
找出:聚落的定义,它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记:聚落的定义,它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4、聚落形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七、导学感悟:
科目:七年级地理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号:_________ 等级:________ 年____月_____日 第 周
课 题
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学习
目标
了解聚落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发展。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
难点
了解聚落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发展。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学检查: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 ),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 ),又与民居的( )密切联系。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从人口规模、产业活动、分布、景观、生活方式、污染、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2、选择你认为适合居住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⑴漠河 青岛 ⑵天津 乌鲁木齐
⑶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⑷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思考:选择定居的地方,会考虑什么条件?
3、看课本图3-26,完成活动题。
4、完成P63、65活动题。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
1、人们常说的聚落包括( )
A.漂泊在大海中的渔船?? B.森林中护林者居住的小屋?
C.发生战争时难民居住的账篷??? ? D.江苏省省会南京
2.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3.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4.对不同地区聚落景观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东南亚的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主要受炎热少雨气候的影响
B.西亚村庄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受极地寒冷大风天气的影响
C.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建筑时充分利用了当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很强的优点
D.因纽特人的冰屋主要分布在非洲高山地区,主要是受海拔高的影响
5、造成不同的聚落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
A.聚落中居住的人口数量?????? ?B.聚落所处的地形不同??
C.气候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6.聚落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根据图片分析我国傣族的竹楼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竹楼:?????????????????????????????????
(2)窑洞:?????????????????????????????????
7.连线题
东南亚地区 水城
北极地区 四合院
黄土高原 厚墙小窗的房屋
威尼斯 高架屋
北京 冰屋
西亚地区 窑洞
8.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 )
有利于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有利于了解当地的宗教习惯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
A    B    C    D    
四、课后小结及展示:(学生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来)
五、课后作业:课本63页活动(1)、(2)
六、下节课预学指导:
阅读《天气和气候》的内容
1、阅读教材“天气”与“气候”的知识,对比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2、读图4-3,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3、读图4-2,思考: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简单的天气情况?
4、完成《地理助学读本》中《天气和气候》一节的“自主研习”。
七、导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