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8 15: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适用课文:《桥》《穷人》《在柏林》)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字词跷跷板。(29分)
1.读拼音,写汉字。(10分)
(1)老支部书记的脸上tǎnɡ 着汗水,他那布满zhòu 纹的脸上却没有畏惧,他sǎnɡ音沙yǎ ,却积极组织乡亲们撤离。
(2)天气zāo 糕急了,xiōnɡ yǒnɡ的海浪拍打着沙滩。屋里的灯还没xī 灭,让桑娜jiū 心的不只是渔夫还有他的女邻居。她的日子真
kùn难呀。
2.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出来,并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6分)
A、势不可挡 惊慌 举动 大概 ( )
B、自做自受 魁悟 拥戴 帐篷 ( )
C、指手划脚 搁板 保佑 缓慢 ( )
D、不加思索 僵硬 撕破 测耳倾听 ( )
3.用“静”字组词,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5分)
(1)一天晚上,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了死的( )。
(3)孩子的呼吸均匀而( ),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4)教室里非常( )。
(5)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头脑( )。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的波涛 (   )的狂风 (   )的小屋
?(   )的海风 (   )的神情 (   )的天气
5.活学活用(在句中用上本单元所学词语)。(5分)
(1)小红,你__________在那小声嘟囔什么?
(2)太险了!谁站在这儿都会感到__________的。
? (3)我的心里__________,像大海在翻腾。
(4)__________!不干好事,被警察抓了,活该!
(5)他这会儿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__________的!
二、句子训练营。(13分)
1.补充句子。(3分)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
2.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2)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仿写)

(3)》《在柏林》的作者是奥莱尔写的。(修改病句)

(4)稻子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修改病句)

3. 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的用法。(4分)
???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 C表示语意的跳跃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4)“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三、课内阅读吧。(14分)
1.《桥》一文为什么用“桥”做题目,谈谈你的理解。(4分)
????

2.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2分)
(2)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是 。(1分)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桑娜为什么会说“揍我一顿也好”?(3分)


四、课外阅读轩。(14分)
鉴 宝
文/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
C.“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5分)

3.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


五、口语交际厅。(5分)
你想在班里设立一个图书角,你会怎样去说服班主任王老师呢?


六、习作大转盘。(25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故事。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
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





参考答案:
一、1. (1)淌 皱 嗓 哑 (2)糟 汹涌 熄 揪 困
2.挡(当) 做(作) 悟(梧)划(画)加(假)测(侧) 3. (1)幽静 (2)宁静(3)平静(4)安静 (5)冷静 4.略。5. (1)自言自语 (2)心惊肉跳 (3)汹涌澎湃 (4)自作自受 (5)忐忑不安
二、1.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略。3.(1)A (2)B (3)D (4)C
三、1.第一,老支书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第二,老支书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2.(1)G 衣 (2)忐忑不安 (3)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作者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赞颂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桑娜热爱丈夫,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也反映她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四、1. DA 2.①业务精湛;②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③善于识人;④待人热忱,古道热肠;⑤文化修养深厚。 3.①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则围绕“鉴宝”展开。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因鉴宝而来,在鉴宝结束后而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②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际上“鉴宝”暗喻“鉴人”,以“鉴宝”为题,凸显人物形象。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鉴宝”又能“鉴人”。③借“鉴宝”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化小说主旨。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五、略。
六、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