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课件(19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课件(19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08 16:14:34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录播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塑料矿泉水瓶(底部扎眼)6个、玻璃水杯6个、硬纸片6片、集气瓶6个、鸡蛋6个、塑料挂钩的吸盘30个、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6套、空可乐瓶6个、注射器30个、钩码36个、抽气机2个、真空罩2个、大气压强演示器2个、长塑料管6根、水桶1个、透明水槽6个、酒精灯6个、火柴6盒、酒精棉若干、石棉网6个、圆形加热支架6个、烧杯6个、大量筒6个、大吸盘2个、抽水机原理演示器2个、纯奶8盒、空酒瓶6个、皮锤2个、橡胶手套2幅、培养皿6个、蜡烛6支、小量筒6个、气球12个、矿泉水瓶(不扎眼)6个、热水1壶、镊子6把、胶头滴管6个、橡皮泥6包,其他辅助器材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6)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引入:观察两幅图片,
图一:两个小朋友站在雪地上(一个穿滑雪板,一个不穿)
提出问题:两位小朋友对雪地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吗?你是观察什么现象发现的?
图二:U形管压强计。
提出问题:此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你是通过观察什么现象得到结论的?
小结:有些比较抽象的物理量,不易观察和比较,但我们可以借助于它产生的现象来观察和研究它,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
固体和液体都存在压强,那么包裹着我们的厚厚的大气层,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大气层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呢?
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启今天的发现之旅——大气压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直观感受一下大气压的力量。(播放视频:隔空碎瓶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谁愿意来试试看?
演示实验①:隔空碎瓶底
提出问题:并不容易成功对不对?趁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很多伟大的科学实验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有的甚至要失败成千上万次,也未必能够成功,有时不要说是差一点点,就算只差一丝一毫,你也很有可能与一次伟大的发明发现失之交臂。因此科学家们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耐得住寂寞,忍受的了失败,才能从不断失败的废墟里开出胜利的花朵来。借此实验,向我们伟大的科学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希望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最终能够把实验做成功。
学生: 不相同
学生:观察雪地的凹陷程度
学生:有压强
学生: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学生:转换法
学生:用做实验的方法,观察它产生的现象。
学生:哇!这么厉害!
学生:争着举手
学生:到演示桌进行实验,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学生:深有感悟,并再次尝试,终于成功。
接下来,我们再来观看一个视频,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播放视频:拔火罐的力量。
拔火罐大家都见过吧?谁想亲身体验一下?
演示实验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问:抽出罐内的空气,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教师放开手,罐没有掉下来。怎样才能取下来呢?按学生建议松手进气,果然成功取下。
感谢这位同学为科学献身,奖励一盒牛奶,请喝一口吧!
发现问题了?你真善于发现问题!再换根好的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先吸一吸呢?
有窟窿为什么不行呢?
感谢你的配合,请回位做好。
学生:生活中有所经历,感到很熟悉。有的思考、犹豫,不知会有什么情况。
一名学生(脸大肉多适合实验者)上演示桌配合实验。脸被吸进罐中,鼓出一个大包,摘开后,脸上有一个压出的圆形印痕。
学生观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学生:使劲吸也吸不到,插到底也不行,咦?怎么回事呢?仔细一瞧,原来吸管上有个大窟窿,捂嘴偷笑。
学生:换根好的,吸到奶了,高兴。
学生:吸出管中的空气,大气压才能将奶压入口中。
学生:没法形成气压差。
演示实验③:用矿泉水瓶制作花洒。
先将瓶子灌满水,排干净里面的空气,然后拧紧盖子,拿起来,只是普通的一瓶水对吗?
下面老师将瓶盖松一松,让它能够进气,请观察。
再拧紧,还喷洒吗?
提出问题:为什么拧紧盖子就不刺水呢?是谁压住了它?
学生:对呀,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呀。
学生:露出惊讶欣喜的表情,哇!变成个花洒了!
学生:咦,又停了!
学生思考,试着解释:瓶内气压低,水被外界大气压压住了。
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教师:光看老师做实验,你的手痒了吧?下面满足大家的愿望和理想,请你们亲自动手,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超市。一个是实验用品器材超市,一个是奇幻科学城音像制品超市。请组长先来看看有哪些器材,然后和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并记录下所需的实验用品清单。如果没有思路,也可以播放奇幻科学城中的小视频寻找灵感。
强调实验原则:
领取器材时,应勤拿少取,杜绝浪费。
相同类型器材只取一套,各组合理分配。
小组成员勉励配合,并注意安全。
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实验,记录所需器材,并领取器材,回组进行实验。
教师协助各小组进行实验,进行引导和指导,鼓励每个小组多多尝试,大胆创新。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兴奋感十足。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都非常好,现象也很明显,你们的实验证实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 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投影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图片,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学生回答: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纷纷猜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但是都不知道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教师举出一女孩分组实验时拿大吸盘轻而易举提起一张桌子的实验,大气压很大,究竟有多大呢?
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把两个吸盘对着挤压,尽量把里边的空气挤出来。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
用测力计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测出吸盘的面积,可以估算出大气压的值。
教师播放托里拆利实验并进行讲解。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
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了解实验的过程步骤,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原理和结论。学生利用p0=ρ水银gh进行计算,推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引导学生讨论:
①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②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教师投影气压计
学生讨论得出:
①因为p=ρgh,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
②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
教师:水银有毒,那为什么我们不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呢?究竟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同学们也用大量筒和很长的塑料软管亲自试过了,里面的水灌满了仍不下落,认观看下面的视频,你就能找到答案
学生通过刚才的分组实验,发现大气压能支持很高的水柱。
教师播放视频:大气压可以支持的水柱高达10m以上。
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大气压的力量,并理解不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的原因。
三、大气压与高度、天气的关系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图,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提出问题:大气压是变化的,怎样才能知道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值呢?一起来了解和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 气压计。
学生观察认识。
四、课堂小结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2)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的大小。
(3)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五、课后作业
一张本堂知识测验小卷
六、课外活动
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
课件19张PPT。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知识所在章节:第八章 压强
学科:物理
教材版本:沪科版
学段:初中
适用年级:八年级
视频一:隔空碎瓶底 —— 直观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第八章 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视频二:拔火罐的力量 —— 进一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强和液体一样,由于受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压强演示实验一:隔空碎瓶底
演示实验二:脸部拔罐亲体验
演示实验三:你喝到牛奶了吗?大气压强分组实验一:瓶吞蛋 分组实验五:大气压托水柱
分组实验二:瓶吞气球 分组实验六:几个钩码才下落?
分组实验三:爆炸的气球 分组实验七:抽水机模型
分组实验四:覆杯实验 分组实验八:蜡烛熄灭之后大气压到底多大呢?视频三:托里拆利实验 ——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根据p=ρ汞gh计算托里拆利大气压强跟76c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p=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替代呢?视频四: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到山上去做实验,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1.013×105Pa1 标准大气压加油站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液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气压等于1标准大气压时,液体沸点等于1000C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时,液体沸点大于1000C高压锅低压锅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液体沸点小于1000C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汞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管式弹簧压强计测出大气压强值跟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二. 测出了大气压强值 。通常把 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小 结一.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760mm减小1.013×105Pa托里拆利实验 三.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大气压强应用大气压强谢谢观看!
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小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
_____________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mm汞柱=_______________Pa
4.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现已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  )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5. 如图,小敏同学在喝牛奶时无意发现,喝牛奶的纸盒变瘪了.
她疑惑不解:“自己并未用力捏纸盒,怎么会变瘪呢?”
请你告诉她纸盒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
6.小华制成如右上图所示的“自动给水装置”,是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子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好被水浸没.其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主要是由于(  )
A.瓶的支持力的作用 B.瓶的重力作用
C.水的浮力作用 D.大气压的作用
7. 小明去黄山游玩,发现在山下买的一包封闭包装的食品袋在高山上鼓胀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食品包装袋内的气压增大了
B.食品包装袋内的气压减小了
C.山上的气压比山下高
D.山上的气压比山下低
8.(多选)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药液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人将新鲜的空气吸入肺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