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会使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
2.能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4.知道什么是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一、情景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一竖(cd)的长度;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__用刻度尺测量ab和cd的长度,并比较__;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__等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面一竖的长度;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__人的视觉不可靠__。
2.为了使用的方便,在长度的基本(国际)单位“米”的基础上我们规定了一些比米大或比米小的常用单位,长度的常用单位主要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板书):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_差异__叫误差,多次测量取__平均值__是减小误差的最有效的方法。
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0.1__cm,所测物体长度为__2.15__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2.1__cm,估计值是__0.05__cm。
5.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秒__,符号为__s__。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__μs__)。时间单位的换算如下:
7.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3__min__38.3__s。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掌握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用钟表测时间。
四、教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和测量单位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测量仅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另外就是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最好让学生简单加以应用。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对于正确读数存在较大的问题,这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