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物体的内能(课件+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物体的内能(课件+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08 18:01:38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中物理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沪科版 物理(初中)
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

1
课堂导入
“热”是一种能量吗?
它能做功吗?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
低,内能越少。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
课堂导入

2
课堂活动
不停地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动能

那么,分子间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也具有势能

01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定义
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 表示。

01
内能
单位


01
内能
(2)用对比法区分内能和机械能:
内能 机械能
概念 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实质 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的速度、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及弹性形变大小等
(3) 理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1)用类比法理解内能:


02
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
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北极的冰山也有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
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2)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分子
热运动越缓慢,内能越小。




温度
影响因素
质量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状态

02
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


02
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能越大
温度越高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谁的内能大?
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你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导致硝化棉燃烧。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
铁丝弯折处会发热,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了,铁丝的内能增大了,铁丝的内能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小结:做功可改变内能。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下面的铁锅、棉被的内能改变了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些类似?
铁锅热得烫手
棉被被晒得暖呼呼的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发高烧的病人常用湿毛巾冷敷,冷敷时,热
从 传给 。
毛巾
人体
人体和毛巾的内能有改变吗?
有,人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毛巾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多。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太阳能热水器
凸透镜点燃木柴
天然气烧水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高温部分的内能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
高温物体的内能

低温物体
(不同物体之间)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03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04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什么叫热量?
单位:
焦耳,简称焦。
符号:
J
通常用字母“Q”表示。

04
热量
1.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热量传递的方向是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物体的低温部分。
2.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也可以说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05
典例分析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B.体积大的物体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大
C.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例1】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种类和状态等因素有
关。故B、D错;C正确。
【解析】
D
【答案】

05
典例分析
下列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大小无关
D.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但机械能可能为零
【例2】
C、D
内能不同于机械能,内能的大小与机械能的大小没
有必然的联系。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解析】
【答案】

05
典例分析
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被击打前分子是静止的
B.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给铁块
C.击打时锤子的内能转化为铁块的机械能
D.铁块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例3】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可能静止,故A错;
击打时锤子对铁块做功,使其温度升高,而不是将温
度传给铁块,故B错;
击打时锤子的机械能转化为铁块的内能,故C错;
铁块温度升高时其内能是增加的,D正确。
【解析】
【答案】
D

05
典例分析
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
【例4】
【解析】
汽车行驶时,要克服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做功,所以是
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轮胎温度升高;
当高温轮胎停留在水中时,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内
能传递给水,使轮胎降温。
【答案】
做功
升高
热传递

3
课堂小结



定义
内能
改变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影响因素

3
课堂小结
1. 区别内能与热量的关键点:内能是属于某个物体的能量,而热量则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物体质量、体积和状态等。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越慢,物体的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小
C.温度为-40 ℃的冰块没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
(中考·北海)因地球环境被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今年夏天印度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50 ℃,道路开始熔化,如图所示,太阳暴晒后的路面材料温度急升,材料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材料的内能。
2
(中考·龙岩)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表明铁丝弯折处的________升高,内能增大,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精选练习


考点一、物体的内能
1.(2018·合肥中考)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内能的因素。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可知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故A、B错误;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则物体内能就越大,故C正确,D错误。
考点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2019·新疆中考)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在阳光下晒被子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放在额头上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把凉牛奶放在开水中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在阳光下晒被子、冷毛巾放在额头上、凉牛奶放在开水中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3.(2018·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能量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B、C、D选项都是通过做功把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4.(2017·嘉兴中考)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气筒向密闭的玻璃瓶内打气,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当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瓶塞做功,瓶塞被推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瓶内温度降低,C、D说法正确。
5.(2018·石家庄中考)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玉米粒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玉米粒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玉米粒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玉米粒在铁锅内时,锅体与玉米粒存在温度差,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玉米粒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B对。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也能使其内能增加,但不是主要的,A错。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C、D错。
6.(2017·河北中考)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做功 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将鞭炮稍用力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这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大了它的内能。
7.(2018·海南中考)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   能。
【答案】做功 内
【解析】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钻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使木头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燃烧,这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8.(2018·宿迁中考)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答案】做功 升高 热传递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的是机械能(或动能),获得内能,温度升高;轮胎停在水中,把轮胎的热量传递给水,给轮胎降温。
9.(2018·浙江中考)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过了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1)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2)请说出该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现象:  ;
原因:  。
【答案】(1)内 (2)出现“白雾” 酒精蒸气顶起塞子,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酒精蒸气发生了液化.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内能改变的实验。迅速来回拉动绳子,绳子对金属管做功,金属管的内能会增加,通过热传递使酒精的内能增加。酒精温度升高,从而汽化产生大量的蒸气,将塞子顶起,酒精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酒精蒸气液化形成“白雾”。
考点三、热量
10.(2017·威海中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热量、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A错;物体放出热量时,可能引起状态的变化,例如晶体放热凝固,温度不变,B错;内能包括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物体内能一定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也可能是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所以C对,D错。

1、(2017?黑龙江中考)5、“热”字在这一章中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温度。请说出下列几种现象中,“热”字所表示的含义。
(1)盛夏,我们感到天气很热 .
(2)液化气燃烧时产生热 .
(3)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 .
(4)摩擦生热 .
【答案与解析】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液化气燃烧时产生热,是指放出热量;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是指要吸收热量;摩擦生热,是指转化为内能。故本题答案为:温度;热量;热量;内能。
2、(2017.合肥)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能。火柴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能。

【答案】做功 内 热传递 内
【解析】划火柴是克服摩擦做了功;点火柴则是把热从高温的火焰传递到低温的火柴。
(2018.河北)用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过程。
【答案】机械 内
【解析】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若物体对外做功,则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018?吴忠校级一模)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 ___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__能。
【答案】内,内,机械
【解析】水烧开以后,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壶盖顶起来,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内,内,机械。
5、(2017?宜昌中考)如图,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 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 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 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答案】C
6、(2019?达州中考)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 )
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不变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答案】AC
【解析】A、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绳子会对管子做功,管子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大,故A正确;
因管子与酒精会有温度差,所以管子会把热传递给酒精,酒精的温度也会升高,蒸发加快,故B错;C、管内气体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塞子顶起,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C正确;D、塞子跳起时,有热损失,管内气体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D错。
7、(2017.江苏)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答案】CD
8、(2017.辽宁)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
A.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答案】D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是发生了内能的转移。此题中的A、B、C、三个选项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只有D选项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9、(2019.江西)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
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D
【解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也就是说,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的多少。可见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称为热量,由此判定,A、B、C三个选项中所讲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热量较多是错误的,因为温度是一个状态量,温度再高没有发生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而D选项中所说的温度升高较大时,说明温度这个状态量发生了变化,温度变化是个过程,因为有热传递发生,物体的温度才会发生变化,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10、(2018.连云港)简答题
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已经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与解析】啤酒里的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许多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了“白气”。



















基础篇

提升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
精选练习


考点一、物体的内能
1.(2018·合肥中考)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考点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2019·新疆中考)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在阳光下晒被子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放在额头上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把凉牛奶放在开水中
3.(2018·山西中考)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4.(2017·嘉兴中考)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5.(2018·石家庄中考)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玉米粒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玉米粒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玉米粒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6.(2017·河北中考)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不需要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的方式,使它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7.(2018·海南中考)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把机械能转化为   能。
8.(2018·宿迁中考)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    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    ;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9.(2018·浙江中考)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过了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1)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2)请说出该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现象:  ;
原因:  。
考点三、热量
10.(2017·威海中考)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1、(2017?黑龙江中考)5、“热”字在这一章中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有时表示温度。请说出下列几种现象中,“热”字所表示的含义。
(1)盛夏,我们感到天气很热 .
(2)液化气燃烧时产生热 .
(3)雪熔化成水时要吸热 .
(4)摩擦生热 .
2、(2017.合肥)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能。火柴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能。

(2018.河北)用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过程。
(2018?吴忠校级一模)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 ________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成壶盖的________能。
5、(2017?宜昌中考)如图,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给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 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 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D. 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6、(2019?达州中考)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 )
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不变
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7、(2017.江苏)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8、(2017.辽宁)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
A.用毛巾反复擦时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9、(2019.江西)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
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10、(2018.连云港)简答题
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已经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基础篇

提升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