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练习)6 《中国当代诗二首》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练习)6 《中国当代诗二首》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8 21:52:22

文档简介

6 中国当代诗二首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黄陂/皴裂  精湛/绽裂  吭声/引吭高歌[来源:学科网]
B.眷属/卷轴 依偎/煨汤 露宿/原形毕露
C.开辟/劈叉 僻静/譬如 渐染/循序渐进
D.情愫/塑料 渎职/疑窦 垓下/惊涛骇浪
解析A项,pí/cūn,zhàn,kēnɡ/hánɡ;B项,juàn,wēi,lù;C项,pì/pǐ,pì,jiān/jiàn;D项,sù,dú/dòu,gāi/hài。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今中外,高举某种远大理想以改造社会的方案可谓不绝如缕,然而理想常常是越崇高越不容易实现,甚至变成从潘多拉魔盒中出来的妖怪。
②好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引领,学生投入,这样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学风。
③萨缪尔·贝克特所写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戏剧主题晦涩,让读者不忍卒读。
④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鲁迅通”,只要让他开设《鲁迅作品选讲》,他就会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让学生沉醉不已。
⑤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作者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被创作出来。
⑥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求我们在价值认知层面毫不含糊,因为明辨是非才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才能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解析①“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望文生义。②“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此处成语的感彩与语境不符。③“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成语使用错误。④“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⑤“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使用正确。⑥“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使用正确。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泥石流多发的地区特别是地质地形特殊的山区,当遇到有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时,尤其是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B.《战狼》系列突破了以往军旅战争片的局限,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都进行了成功探索,为未来同类题材电影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C.现在,由创新开启的新引擎已经点火,新的动能也已经在积聚,勇敢拥抱变革,把握发展主动权,必将开辟发展新局面,迎来转型升级。
D.近年来,全省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围绕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同步带动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大发展的腾飞之路。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尤其是有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时”。C项,成分残缺,“迎来”后缺宾语“新时代”。D项,“围绕……为核心”句式杂糅,可将“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核心”。
答案B
4.下列六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①然而这却是一个社会日趋世俗化、传统的道德理想趋于崩溃的时代 ②进入了他生命中最后的过程和诗情最灼热的燃烧状态 ③在这种情况下海子像一颗诗坛上熊熊燃烧的行星 ④童年起接受的中国乡村道德教育和20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教育 ⑤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 ⑥在海子那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A.③⑤②⑥①④      B.⑤⑥②①④③
C.⑤③⑥④②① D.④⑥①③⑤②
解析语段主要写海子生活的年代与他追求的理想之间的矛盾。首先写的是海子接受的教育以及对海子的影响,然后写海子生活的年代的特点以及海子的追求和最后的结局。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麦  地
海 子
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
和你俩不一样/在歌颂麦地时/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
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有的衔起一颗麦粒/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
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而羞涩的情人/眼前晃动着/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不停用白围裙/擦手。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让我这样说/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白杨树围住的/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来源:学|科|网]
一九八五年六月
5.诗一开始扣住题目,写开阔的麦地,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严,披着月光的父亲的形象犹如一尊圣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应把握诗歌意象景中含情的特点。
参考答案对于农事劳作的一种恒久的激动与欢欣。
6.分析“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中“睡”字的妙处。
解析一方面要揭示关键词的内涵,另一方面还要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两个“睡”字,蕴含着“我”与家乡的风云交融,也写出了劳作时的那种奇妙的感觉。
7.诗人把“麦浪”比作“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你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天堂的桌子”是感恩的象征。
参考答案暗含对粮食与劳作的感恩情怀,进一步表达了“我”内心的那份激动与欢欣。
8.“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请写出对这节诗的简要分析。
解析紧紧抓住“收麦这天”“握手言和”“心满意足地接受”等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这一节诗是诗人对于劳作的正面赞颂,正是共同的劳动与此中的甘苦使人群由疏离而趋近,由冷漠而亲和,由此表现了劳作的深远意义及其与人类命运的关系,题旨也由此获得提升。
三、语言运用[来源:Zxxk.Com]
9.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作景物描写,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情境,不超过100字)
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解析围绕所给情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时要有重点,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1)夕阳西下,巨大的火球将浩瀚的大海染成深红,万朵红霞布满天际,海天一色,满目生辉。波涛一浪紧逐一浪,轻拍着海岸。涛声中,海鸥穿梭,渔舟唱晚,椰风飘香,少男少女们赤脚在沙滩上嬉戏,笑语欢歌,好生惬意!
(2)抬头仰望,天湛蓝湛蓝的,星星还未完全隐退。脚下雾霭迷蒙,乳白而轻柔的云气给黛青的山峰笼上了薄薄的纱帐,座座青山在微风抚慰中酣睡着。没过多久,天际便成了红红的一片,几抹亮光从万顷云霞中直射下来,红艳艳的——太阳要出来了!
10.请用“风”“帆”“船”三个词,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
解析抓住“风”“帆”“船”的特点,结合为朋友祝福的语境,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
参考答案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转基因技术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眼下,①                       。一部分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应该严禁使用转基因原料生产食品,但也有一部分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②                      ,转基因农作物只是进行了基因的人工精准转移,为什么就被视为洪水猛兽呢?争议的背后是强烈的关注,毕竟,食品的安全事关公众的健康,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因此,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主粮生产③                      ,而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
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一部分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可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饱受争议;第②处明显是另一种观点,结合前面内容“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人工精准转移”等可知,此处可以填入“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第③处结合“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等句子,可知此处应该填入“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参考答案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饱受争议 ②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 ③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来源:学科网]

(共26张PPT)
6 中国当代诗二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曾卓从小就爱好文学和诗歌,读过戴望舒、何其芳、臧克家等人的诗作,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开始发表诗歌,受到艾青诗歌的影响,陆续结识邹荻帆、鲁黎等“七月诗派”诗人。1955年诗人被错划为“胡风集团骨干分子”,被监禁两年,“文革”开始后再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然而,在劫难中,诗人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我遥望……》写于1981年3月,诗人被“平反”已有一年多,并恢复了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的职务。此时,历尽沧桑的诗人已将近六十岁,接近暴风雨后晚年的港口。他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多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20世纪40年代前后“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等。
2.海子(1964—1989),本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他被人们视为一个叶赛宁式的“最后的浪漫主义乡村抒情诗人”。著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七月诗派: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所创作的诗歌在战争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2.写汉字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解词义
(1)惊涛骇浪:①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②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2)眷属:①家眷;亲属。②特指夫妻。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4.辨近义
(1)年轻 年青
辨析:二者都有“年纪不大”之意,但使用范围不同。“年轻”除指“年纪不大”外,还可用于比较,如“你虽然已经六十岁了,但比起我来,还是年轻得多”,而“年青”不可以。
例句:①今年,这位46岁的微生物学专家成为该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②一乌克兰网民近日向某社交网站上传了一组乌政府军训练的照片,其中一名“师太”级志愿者也持枪参训,且身手敏捷,不输年青战士,一时间在网络上爆红。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2)偶尔 偶然
辨析:两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偶然”着重意外,超出常规,跟“必然”相对;而“偶尔”着重出现或发生的次数少,跟“经常”相对。
例句:①总统发言人对此回应称,当时培尼亚只是“偶尔使用”这处房产作为竞选办公室。
②我们的特高压技术得以“走出去”绝非偶然,而是公司多年来在特高压上不断实现突破的必然结果。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一】 体会两首诗歌在意象选取上的特色
《我遥望……》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1)港口:陌生而遥远。(2)故乡:亲切,是精神的归宿,但迷失在烟雾之中。
2.诗人选择这两个意象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港口”充满了幻想与期待,“故乡”则由幻想回到了现实,象征着诗人幻想破灭后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人生经历从幻想到挫折的过程是必然的,人生的意义是复杂的,年轻人应更加珍爱人生。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提示:马,劈柴,蔬菜,粮食,房子,大海,春暖花开。这些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4.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提示:这些意象单纯而明净。“喂马”“劈柴”“房子”“大海”三两笔就勾画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不免流于枯燥、凋疏,加上“春暖花开”就更灵动,更温暖明丽。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二】 体会两首诗质朴的语言风格
两首诗的语言都质朴有力,很少雕饰和铺陈。请细读下面的诗句,谈谈你对其语言风格的体会。
1.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提示:语言朴实无华,但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一波三折之感,因为这其间充满了极其艰辛的人生内涵。
2.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提示:语言质朴明朗,勾勒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幸福的向往。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什么?
提示:诗中的两种“遥望”,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如果说生活像海洋,诗人的艺术概括力就在于他从岁月中提取了两种不同的“遥望”:第一节是年轻时对“六十岁”的不无好奇的猜想和对未来的遥望;第二节是一个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过来人”在其“到达”“六十岁”后对过去岁月的回望和反思。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第一节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而第二节的“遥望”给全诗带来了无尽的沉重和感慨。对漫长而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超越和感叹都产生在这“回头”的一瞬,正是在这一瞬,“遥望”被改变了方向,漫长的一生变得清晰,年轻时代那个向未来热情遥望的自己又出现在视野里,遥遥在望而又遥不可及,因为在两个自己之间,已隔开了一道茫茫的历史的海洋。
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两个不同的“遥望”既连接了此岸与彼岸,以极大的跨度,写出了一种阔大的人生沧桑感,同时又呈现出不同阶段的人生,让人不能平静。只要读者细心体会就会感到,这两种不同的“遥望”,已在诗中成为一种相互的遥望,过去与现在之间因此展开一种不无艰难的自我辨认和对话。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提示: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3.有人认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题目固然饱含诗意,但有明显的不合情理之处,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见到花开呢?
提示: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我遥望……》巧妙地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以短短的八行诗将年轻到年老的几十年岁月组接在一起,中间用“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来上下贯通,那么这几十年是如何过来的呢?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诗人又是如何来抗御这些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呢?诗中并没有交代,而是一笔带过,省略所造成的意义留白,由读者自己去填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知识窗
无画处皆成妙境——留白
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诗歌写作通常要做到言简意赅,讲究简约之美,因而常常充满了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这些意义省略和情感跳跃就是留白,它为读者预留了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也使诗歌的意蕴无限扩大,经得起多次阅读与阐释。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学以致用
下面是海子的一节诗,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加以赏析,100字左右。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答案示例:作者海子在诗歌创作方面善于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简短的三句诗,不经意间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中国农民的诗意美。而这种美是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的,中国农民身上的一切美德在这里全部凝结起来。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海子,让我们审视亲情
蔡文普
我是哭着读完那篇文章的。合上书页, 我似乎依然能望见那个佝偻的身影,那份 心酸久久地凝在心头。海子,这个一生用 鲜血灌注诗歌的诗人,这个写过《面朝大 海,春暖花开》的诗人,竟在晨曦的微光里 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却没有想过,他年迈的母亲哪里能够接受他冰冷的尸体,哪里有力量承担儿子死去的噩耗。那个在灶前忙碌的身影,在煮着孩子最爱的红米粥,却哪里知道,孩子已与自己阴阳两隔。母亲,从来都是一个温暖的词,因为,这个词凝聚着沉甸甸的爱。母亲的眼睛都哭瞎了,心亦随儿子的骨灰一起下了葬。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我固执地以为,海子是自私的,所有拥有轻生念头的孩子都是自私的。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抛弃一切亲情而选择轻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残忍并且不孝,这是对父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养育之恩的一种残酷而决绝的抹杀。这种逃避,自私而懦弱,除了让人扼腕叹息之外,更多的是引发了我们对于亲情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的悲凉的思考。
写着这些的时候,我想着我的父母,想着他们深夜来接我时疲惫却强打精神的面庞,想起客厅里亮着的那抹温暖,想起他们日渐衰老的容颜,那一幕幕,都凝成了这世上最动人的瞬间。有一种情,无法阻隔,让我们感慨万千;有一种爱,不计回报,让我们永远铭记。它像一首田园诗,清丽脱俗自然美好;它像一支优美的曲,婉转悠扬浅斟低唱;它像一幅山水画,明艳动人秀美静谧。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父母的爱是无私而美好的,它浸渗到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像大海般深远绵长。然而,一滴水虽小,同样能映照大海;一颗心虽小,同样能感动父母这片天。我依然记得父母骄傲的神色,却仅仅是因为我的一丁点进步;依然记得父母欣慰的表情,却仅仅是由于我在他们疲惫时做了一顿饭。父母对子女的那颗心那样柔软,那样容易感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那份深沉的爱呢?是啊,再没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生命,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只可惜,那个叫查海生的诗人却没有懂。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的悲剧;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父母的悲剧。好好活着,并适时地为梦想拼搏一下,心怀感恩,就是最好的孝心。这份心虽小,却依然能在亲情的大海里扬起波浪,依然能感动父母这片天!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品读提示作者对海子赋予了别样的解读,这不仅标志着勇敢,更向世人传达出了一种对“亲情”的深沉体悟。的确,“所有拥有轻生念头的孩子都是自私的”。文章的立意很有现实针对性,它呼唤理性地对待生命,希望那些迷途的羔羊归家,因为他们都沐浴着亲情。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在诗中,诗人对生命的真谛的感悟让我们的心胸豁然开朗。生命就是这样矛盾,我们感受到的是海子向往着充满温情的生活,但又不想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追求幸福、希望”“追求美好理想”等有关人生理想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