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诗六首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怆然/沧海 海隅/偶然 青霭/蔼然而笑
B.碣石/羯鼓 旌旆/丰沛 逶迤/迤逦而来
C.茖金/纵然 玉箸/暑期 绯闻/塞草腓
D.蓟北/冀北 飘飖/琼瑶 祸害/女娲炼石
解析A项,chuàng/cāng,yú/ǒu,ǎi;B项,jié,pèi,yí/yǐ;C项,chuāng/zòng,zhù/shǔ,fēi/féi;D项,jì,yáo,huò/wā。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怆然 幽州 蓟城 契丹
B.籍贯 蒲州 禅理 烟蔼
C.瀚海 玉箸 紫凰 箜篌
D.杜娟 惘然 女娲 炼石
解析B项,蔼—霭;C项,凰—皇;D项,娟—鹃。
答案A[来源:Zxxk.Com]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儿本自重横行
横行:纵横驰骋,勇战疆场。
B.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城上凹凸形的矮墙。
C.李凭中国弹箜篌
中国:全国。[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D.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盛年。
解析C项,中国:国中,此指京城长安。
答案C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B.高适,唐代诗人。熟悉军旅生活,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C.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是李白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D.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锦瑟》《无题》《山居秋暝》《夜雨寄北》等。[来源:Zxxk.Com]
解析D项,《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
答案D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2) ,青霭入看无。?
(3)战士军前半死生, 。?
(4) ,潮打空城寂寞回。?
(5)女娲炼石补天处, 。?
(6) ,望帝春心托杜鹃。?
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白云回望合 (3)美人帐下犹歌舞 (4)山围故国周遭在 (5)石破天惊逗秋雨
(6)庄生晓梦迷蝴蝶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
感讽(其五)
[唐]李贺①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处蓬蒿没人”。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写石。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两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E.诗人笔下的景物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将这些景物放在一起彼此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收到了奇特的效果。
解析B项,“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理解错误,只是写月色迷人。E项,“浑然一体,和谐统一”错误,此处景物应是色调极不协调,彼此矛盾。
答案BE
7.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于读书无成,僻处一隅的咏怀之作。从注释③和“案将朽”看,这是诗人以张仲蔚自况,抒发自己读书无成的苦闷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委婉地表达感情,抒发了诗人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的苦闷之情。“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股脑儿倾吐出来。表达了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希望受到重用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感 旧①
[宋]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来源:学科网]
解析A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人早年远大的志向。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是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
答案AC
9.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来源:Z。xx。k.Com]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当年”的志向和现在“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诗人壮志未酬;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可见诗人的不得志和年老迟暮之感;从“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可见对友人的怀念和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参考答案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三、语言运用
10.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翻开任何一本中国古典诗词读本,你都可以融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中去,还可能会有所思,有所悟。读了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 ; , ; , 。读着,品着,你的情怀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答案示例读了陶渊明、李白 你懂得了什么是铮铮傲骨 读了杜甫、白居易 你理解了什么是忧国忧民 读了陆游、辛弃疾 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热忱
11.面对唐诗,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王勃带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带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王昌龄带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适带着“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岑参带着“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李白带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依次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一同奏响了唐之韵。
请你为大家构建一个这几位诗人入场的情景,写一段完整的解说词,向大家介绍这几位唐代诗人。要求:按照所给材料的顺序,用上上面材料给出的诗句,可适当添加内容,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唐代诗人已进入我们的视线:王勃走来了,高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豪情万丈,从容不迫;陈子昂走来了,行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历史深处腾空而出,如春雷乍响,产生了强劲的审美冲击;王昌龄走来了,高呼“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铁骨铮铮,气势磅礴;高适走来了,唱响“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超然物外,隐逸风流;岑参走来了,悲叹“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震撼人心,气势逼人;最后李白也走来了,狂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惊天动地,直冲霄汉。他们齐聚这里,用如椽大笔描绘唐之色,用时代的心声奏响唐之韵。
12.调整词序与句序,将下面文字的画线部分改为整句,可以更换、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幽谷的曲折;生活也像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小径的崎岖;生活又如同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和深潭的低回。一路行过,风光无限。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句式变换题。看句子的位置和特点,最后一句“一路行过,风光无限”,据此我们可以将整体语序调整为“山”“路”“河”,然后考虑调整句式,使之前后一致、协调。
答案示例生活是一座山,有矗立的高峰也有曲折的幽谷;生活是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崎岖的小径;生活是一条河,有奔腾的激流也有低回的深潭。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① ,但文艺不能机械地反映生活。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② ;还是一把斧头,可以创造生活。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③ 。?
答案示例①文艺要反映生活(或:文艺反映生活等) ②可以反映生活 ③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