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文科加考项目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真题多维细目表
考题
年份 题号
设分
考查内容
文本出处 考点
题型 考查能力 难度 素养要求
2019
22 5 分
23 3 分
24 2 分
徐渭?题自书
杜拾遗诗后?
考点 1 符号标注 理解 中
考点 2 填空题 识记 易
考点 3 简答题 分析概括 中
2018
21 4 分
22 2 分
23 4 分
龚自珍?书?汤
海秋诗集?后?
考点 1 符号标注 理解 中
考点 2 填空题 识记 易
考点 3 简答题 分析概括 中
2017
21 4 分
22 2 分
23 4 分
吴澄??临川王文
公集?序?节选
考点 1 符号标注 理解 中
考点 2 填空题 识记 易
考点 3 简答题 分析概括 中
2016
21 4 分
22 3 分
23 3 分
马端临??文献通
考?序?节选
考点 1 符号标注 理解 中
考点 2 填空题 识记 易
考点 3 简答题 分析概括 中
2015
20 5 分
21 1 分
22 4 分
严允肇??今世
说?序?节选
考点 1 符号标注 理解 中
考点 2 填空题 识记 易
考点 3 简答题 分析概括 中
①发展语感?增强对文言
运用规律的认识
②建构初步的逻辑知识?
提高语用能力
③感受古代汉语的独特
魅力
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
的热爱
总计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平均分值 4 2 3
占比 3% 1% 2%
考频 5 题 / 5 套 5 题 / 5 套 5 题 / 5 套
考点 1:给文言材料断句 考点 2: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考点 3:要点归纳概括
命题规律与趋势
01 核心考点
1.给文言材料断句
2.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3.要点归纳概括
02 考频赋分
1.文科加考内容的高频题型?每年必考?
2.分值稳定?均为 10 分?
03 题型难度
共 3题?1道古文断句题?1道文学文化常识填
空题?1道简答题?整体难度中等偏下?
04 命题规律
1.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在文学与历史等交叉
点上的思维能力?选材仍将以论述类文
本为主?
2.简答题的命题点非常灵活?涉及文学、文
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是对节选文
字的概括评析?但以常见浅显的为主?并
结合所学教材的知识?不会偏怪艰深?
3.文段材料出自课外?选文比较精短?
05 核心素养
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兼顾考查学生
对文言语意的理解能力和对文本材料的归
纳概括能力?
06 命题趋势
1.加考内容越来越注重对古代文学常识的
考查?体现“重要”和“常见”?
2.为顺利向新高考过渡?文言材料的难度
将会得到控制?考查内容和形式均会保
持稳定?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175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409
清 单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一、作家作品
1.先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一共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孙武 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孙
子兵法??这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墨子 名翟?相传为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提
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 世存?墨子?一书?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
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
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今存?孟子??为孟
子及其门人所著?
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提出“性恶论”?著有?荀子?一书?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 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政策?主张君主集权? 现
存?韩非子??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 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
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郑人?被道家尊为前辈?著有?列子??
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开创了诗
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
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之一? 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其作品还有?九歌??九章?
?天问?等?
2.汉代
贾谊 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人?西汉政论家、
文学家?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明朝
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 沛郡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被封
为淮南王? 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
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 ?后汉书? ?三
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
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作者司马迁以
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
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
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撰有?说苑? ?新
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修成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为著名?
3.魏晋南北朝
曹操 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
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
帝? 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
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诗歌以?梁父吟?
最为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 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 三国时文学家?代表作
有?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 西晋史学家? 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 又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
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
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干宝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
?搜神记??
范晔 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乐羊子妻? ?张衡传?选自
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
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 南朝宋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
新语?? 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集?
刘勰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其中涉及许多创作方面的问题?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 ?水经
注?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 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诗品??
4.唐代
王勃 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 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 “初唐四杰”之一?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 “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
贺知章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诗人? 所作?回乡偶书?
(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涣 字季凌?诗人? 他的?凉州词? ?登鹳雀楼?是唐代
绝句珍品?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 ?过故人庄? (五律)描绘了绿水
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
民的真切感情? ?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惜春之情?成为流
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 字少伯?诗人?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作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
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都很有名?
王维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园
诗人?名作有?鸟鸣涧? (五绝)、?送元二使安西? (七绝)、?观
猎?(五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
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对腐败社会认识深刻?写下了
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著有五绝
?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古体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路难?? 著有?李太白全集?? 他是中国
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世称“诗仙”?
高適 字达夫?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
苦均有反映?代表作有?燕歌行??别董大??
崔颢 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 所作边塞诗慷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6 5年高考 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
豪迈? ?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
称杜少陵?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
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尚书工部
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被后人称为“诗圣”?有?杜工部诗集??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
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 (?新安吏? ?潼关
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岑参 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从军多
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 代表作有?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 字子同?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
代表作有?渔歌子?(词)?
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
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 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 字梦得?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
铭?选自?全唐文??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任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诗人?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 有讽
喻诗?秦中吟??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还有?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等名作?
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参
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论说文?天说??封
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
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 字牧之?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
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 ?过华清宫?等?
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
南文集?? 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一生潦倒?长于抒写
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 被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
?岳阳楼记??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
“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
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
文家? 著有?嘉祐集?? ?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 ?权
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他与其子苏轼、苏
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
国公?谥文正? 政治上是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 学术上有不
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这本书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 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
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临川人?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雄健峭拔? ?伤仲永?节选自?王
文公文集??
沈括 字存中?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
谈?(26 卷)是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
部科学作品?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官至礼
部尚书?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明白畅达?其词开豪
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 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如梦令?选自?漱玉
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
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
的爱国热情? 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为世人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
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鄱阳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
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
安)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正气歌??酹江月?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
关汉卿 大都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
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所作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
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 大都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为?西厢
记??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为争取
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
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 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所作杂剧 15 种?
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为?水浒? (即?水
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
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
为施耐庵学生?二人曾共同从事创作? 著有 17 种通俗演义?代
表作为?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章回
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吴承恩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明代小说家? 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
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 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
小说?西游记??这部小说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
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一
个新的高峰?
归有光 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明
末散文家?60 岁中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丞? 所作散文朴素简洁?
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 ?项脊轩志?选自?震川先生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177
汤显祖 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 代表作为?牡丹亭?(又
称?还魂记?)?
徐宏(弘)祖 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人?明代旅行家、地理
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
的游记散文集?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书中描绘了祖国山
河的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
一”??游黄山记?出自该书?
李渔 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
家? ?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集?聊斋志异??
方苞 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为桐城派
创始人?
吴敬梓 字敏轩?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
部长篇讽刺小说?
曹雪芹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耗
时十年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全书未成而病卒? ?红楼
梦?后 40 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全书 120 回?属于章回体小
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
代诗人、散文家? 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今南京)小仓山下修
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 ?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
集??他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 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
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提出
和阐述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 ?登泰山
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 “雪中观日” 一段?尤为后世
称道?
龚自珍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深谙
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
驱之一? 己亥年归途中写了 315 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
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二、古籍名著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
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 305 篇?分为“风” “雅”
“颂”三类? “风”又叫“国风”?共 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
共 105 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
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 “鲁颂”
“商颂”?共 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
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
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
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
?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止于鲁悼公四年(前 464)?前后
记叙了春秋时期 250 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 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
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 500 余年
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
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诗歌是在楚
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
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
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西汉末年?刘
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最终辑录成集?是为?楚辞?? ?楚
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
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 26 卷?
7.?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
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
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保存了
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 “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等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
?战国策?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
事?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
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
构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
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 10 卷?书成于梁代?是继?诗经?
?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 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
东南飞?等?
10.?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由
宋代郭茂倩所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
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
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
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
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
指从?史记?到?明史?的 24 部史书(不包括?资治通鉴?)?
其中中学课本涉及的有:?史记? (西汉????司马迁)、?汉书? (东
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新唐书?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明史?
(清????张廷玉)等?
12.前四史
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
志??
13.?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
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 3461 种?79 309 卷?
分装为 36 000 多册?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三、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5年高考 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
起?南宋袁枢首创?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
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
代史?
????
????
????
????
????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412
考点 1 给文言材料断句
方法 1 找名(代)动?定句读
所谓“找名(或代)动”?是指找“名词(或代词)”和“动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
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
再出现一般就只提名而不提姓了?
(2015 湖北)请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
分断句? (限断 6 处)
王慎中为文?初 亦 高 谈 秦 汉 谓 东 京 以 下 无 可 取 已
而 悟 欧 曾 作 文 之 法 乃 尽 焚 旧 作 一 意 师 仿 尤 得 力 于
曾 巩 唐 顺 之 初 不 服 其 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解析 本题要求给文段断句? 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语
意? 然后再据意断句?抓住“初” “已而”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语?根据“王慎中” “唐顺之” 等主语的改变以及“高谈” “谓”
“悟”“焚”“师仿”“得力”“不服”等谓语动词的变化来断句?
答案 初亦高谈秦汉 / 谓东京以下无可取 / 已而悟欧曾作文
之法 / 乃尽焚旧作 / 一意师仿 / 尤得力于曾巩 / 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散文? 说北
宋以来?就没有可取之处了? 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
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
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手法? 唐顺之一开始不信服他的说法?
一段时间以后就改变写法跟从他了?
1.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 4 处)
永贞元年?公谪居永州? 元和九年?作此赋? 晁太史无咎序
公此赋于?变骚?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
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者? 宗 元 谪 南 海 久 厌 山 不
可 得 而 出 怀 朝 市 不 可 得 而 复 丘 壑 草 木 之 可 爱 者 皆
陷 井 也?故赋?囚山?? 淮南小山之辞?亦言山中不可以久留?以
谓贤人远伏?非所宜尔?何至以幽独为狴牢?不可一日居哉?
(选自柳宗元??囚山赋?序??有删改)
答案 宗元谪南海久 / 厌山不可得而出 / 怀朝市不可得而
复 / 丘壑草木之可爱者 / 皆陷井也
解析 在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据语段中的名
词“宗元”“丘壑草木之可爱者”?动词“厌” “怀”?以及判断词
“皆”?准确断句?
[参考译文]
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居永州? 元和九年?柳宗元写了这篇
赋? 晁太史无咎在?变骚?中为柳宗元这篇赋写的序中说:“?论
语?说:‘仁者乐山?’”从前通达道理的人?有的把朝廷和市集当
作牢笼?没听说有把山林当作牢笼的? 柳宗元被贬谪南海已经
很长时间了?心里讨厌山(的束缚)却不能出来?心里向往朝廷和
市集却不能再进去?(在常人眼中)值得玩赏的山丘、沟壑、草木?
(在柳宗元看来)都是陷阱?所以写了?囚山赋?? 淮南小山的文
辞里?也说山中不可以长久逗留?因此认为有才德的人应该在偏
远的地方居住?其实是不恰当的?何至于把幽居独处的环境作为
牢狱?一天也待不下去呢?
方法 2 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
中常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惟”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
有“也”“矣”“乎”“哉”“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
“则”“而”“以”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
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因为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
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这些词如“且夫”“若夫”“乃夫” “已
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7 处)
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
沙也? 姑为近格?乃兼并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皮耳? 师心
横纵?不傍门户?故了无痕凿可指? 诗 亦 无 不 可 模 者 而 亦
无 一 模 也 此 语 良 不 诳 以 世 无 知 者 故 其 语 亢 而 自 高
犯 贤 人 之 病 噫 无 怪 也?
(节选自徐渭?书田生诗文后??有删节)
解析 画线句中“而” “以” “故”等虚词应放句首?“也”
“者”应放句尾? 找出这些虚词?根据其常在的位置断句? 还可
借助“不可模者”“无知者”等陈述对象来断句?
答案 诗亦无不可模者 / 而亦无一模也 / 此语良不诳 / 以
世无知者 / 故其语亢而自高 / 犯贤人之病 / 噫 / 无怪也?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检查有无常处于句首或句尾的虚
词?断句时检查有无忽略这些虚词?
口诀:善依曰云言?巧据虚词断? 句首夫盖唯?句尾也
矣焉?
[参考译文]
田生的文章?稍稍融合六经?以及先秦诸子与各种史籍?而
最相投合的是庄子、贾谊? 姑且作成近代的风格?则兼有韩愈、
苏轼?也是取用了他们的精髓?舍弃了他们的表皮? 尊崇自己的
心意自由驰骋?不依傍于一门一户?所以一点也看不出斧凿的痕
迹? 诗也没有一家是不可以拿来模仿的?然而也没有一首是模
仿的? 这话确实不假? 由于世上没有知音?所以他出言高亢自
傲?犯了贤人的毛病? 唉?这也不足为怪啊?
2.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 4 处)
尝 谓 文 者 礼 教 治 政 云 尔 其 书 诸 策 而 传 之 人 大
体 归 然 而 已? 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
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退之、子厚徒语人以其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179
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
而已矣?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诚使巧且华?不必
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
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其亦若是
乎? 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选自王安石?上人书??有改动)
答案 尝谓 / 文者 / 礼教治政云尔 / 其书诸策而传之人 / 大体
归然而已?
解析 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依据文意推断本句
的意思?同时还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谓”“者”“尔”“其”
及句式结构断句?
[参考译文]
我曾认为?文章不过是表现礼教政治罢了? 那写在书本上
传之于人的?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这些方面? 所谓“言语若没有
辞藻修饰?流传就不会久远”的说法?只是说文辞是不可以不讲
的?但这不是孔子关于文章的根本意见? (我怀疑)韩愈、柳宗元
只是给人讲了语言表现方面的问题?而写作文章的本意?并不是
像他所说的那样就够了? 况且所谓文章?无非是务必要做到对
社会有益罢了? 所说的语言?就好像器物上有雕刻绘画一样?
如果精巧而华丽?不一定就适用?如果适用?也不一定就精巧华
丽? 总之要以适用为根本?把雕刻绘画作为外表修饰罢了? 不
适用?就不称其为器物了? 不修饰它的外表?也能像不适用一
样?不称其为器物吗? 不是的? 然而外表修饰也不能不讲?只是
不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就可以了?
方法 3 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结构有其特定的形式和规律?
认清句式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如“????????者?????????也”是
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
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不亦????????乎”“孰与????????乎” “其????????乎” “何????????为”等属于反
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属
于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
定句式?
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 处)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 当 世 之 人 皆 知
其 说 之 不 可 从 然 后 以 禁 则 齐 使 后 世 之 人 皆 知 其 说
之 不 可 为 然 后 以 戒 则 明 岂 必 灭 其 籍 哉 放 而 绝 之 莫
善 于 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
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解析 这个句子中的“岂????????哉”是独立的反问句?前后
断开?两个“使”、两个“然后”的句式对应?据此断句?
答案 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 / 然后以禁则齐 / 使
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 / 然后以戒则明 / 岂必灭其籍哉 / 放
而绝之 / 莫善于是?
首先了解文段的内容?然后检查文段有无相同或相似的
句式? 也可结合文言句式的特点和排比、互文、反复等修辞的
特点断句
口诀:看准固定句?结构易了然? 习惯固定词?千万莫
拆散?
[参考译文]
君子禁绝邪说的方法?本来就是要向天下人阐明其说法?让
当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能采纳?这以后禁止就会彻底?让当
今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不能实施?这以后提防就会很清楚明白?
哪里一定要毁灭这些书呢? 摒弃而杜绝邪说?没有比这个方法
更高明的了? 因此孟子的书中?有记载神农的言论的?有记载墨
子的言论的?都是记载后否定它的?
3.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5 处)
东坡?志林?云:“白乐天尝为王涯所谗?贬江州司马? 甘
露之祸?乐 天 有 诗 云 当 君 白 首 同 归 日 是 我 青 山 独 往
时 不 知 者 以 乐 天 为 幸 之 乐 天 岂 幸 人 之 祸 者 哉 盖 悲
之 也?”予读白集有?咏史?一篇?注云:九年十一月作? 其词
曰:“秦磨利刃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
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 去者逍
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正为甘露事而作?其悲之之意可
见矣?
(选自?容斋随笔?)
答案 乐天有诗云 / 当君白首同归日 / 是我青山独往时 / 不知
者以乐天为幸之 / 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 / 盖悲之也?
解析 借助“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两句对偶
的句式特点?可断开两处? 另外?动词“云”、虚词“哉”后应断
开?也很明显? 通读材料?理解句子大意?另一处也不难确定?
[参考译文]
苏轼的?东坡志林?说:“白居易曾因为王涯向皇帝进谗言?
而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甘露之变发生后?白居易作诗说:‘当君
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了解的人?以为白居易是在庆
幸他们的死?难道白居易是幸灾乐祸的人吗? 实际上白居易是
悲痛他们的死呀!”我读白居易的作品?其中有?咏史?一篇?他自
己作注说:太和九年十一月作? 诗的内容是:“秦磨利刃斩李斯?
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
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
为?”正是为甘露事件而写的?白居易痛惜他们的悲伤之意已经
十分清楚了?
方法 4 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比、反复等辞
格较为常见?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断句?
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
句? (限 6 处)
王梦楼侍讲云:“诗称家数?犹之官称衙门也? 衙 门 自 以
总 督 为 大 典 史 为 小 然 以 总 督 衙 门 之 担 水 夫 比 典 史 衙 门
之 典 史 则 亦 宁 为 典 史 而 不 为 担 水 夫 何 也 ? 典史虽小?尚属
朝廷命官?担水夫衙门虽尊?与他无涉? 今之学杜、韩不成?而矜
矜然自以为大家者?不过总督衙门之担水夫耳?”叶横山先生云:
“好摹仿古人者?窃之似?则优孟衣冠?窃之不似?则画虎类狗?
与其假人余焰?妄自称尊?孰若甘作偏裨?自领一队?”
(节选自?随园诗话?)
解析 画线部分主要为“总督衙门之担水夫”和“典史衙
门之典史”的对比?关注对比的内容?借助对文意的把握和句式
对比的特点?断句还是比较容易的?
答案 衙门自以总督为大 / 典史为小 / 然以总督衙门之担
水夫 / 比典史衙门之典史 / 则亦宁为典史 / 而不为担水夫 / 何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0 5年高考 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
结合句式和文意进行断句?
口诀:排比与对偶?齐整又连贯? 反复叙或议?由后可
知前?
[参考译文]
王梦楼侍讲说:“诗论家数派别?就好比官员论衙门一样? 衙
门自然数总督最大?典史最小? 然而把总督衙门的担水夫与典史
衙门的典史相比?人们往往宁愿做典史而不愿做担水夫? 为什么
呢? 典史之职虽然小?仍然属于朝廷命官?而总督衙门的担水夫
所处的衙门虽然尊贵?却与他没有关系? 现在的人学杜甫、韩愈
的诗没学会?而自尊自大以为自己是大家?实际上不过是总督衙
门的担水夫罢了?”叶横山先生说:“喜好模仿古人的人?学得像?
是穿着行头装模作样?学得不像?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与其借
别人的余势?妄自尊大?不如甘心做偏裨小官?独树一帜?”
4.阅读材料?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6 处)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 有 别 趣 非 关 理 也 而 古 人 未
尝 不 读 书 不 穷 理 所 谓 不 涉 理 路 不 落 言 筌 者 上 也 诗 者
吟咏 情 性 也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
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答案 诗有别趣 / 非关理也 / 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 / 所谓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 / 上也 / 诗者 / 吟咏情性也?
解析 仔细研究画线文字?“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和前文“诗
有别材?非关书也”是对偶?“不读书不穷理”和“不涉理路不落
言筌”都是并列关系的短语?中间不应断开?“诗者吟咏情性
也”中“????????者????????也”表示判断?“者”后应断开?
[参考译文]
写诗要有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没有什么关系?写诗要有
特殊的意趣?这和人情事理没有什么关系? 而古人没有不读书、
不通晓人情事理的?但是(他们)不沉溺于理论逻辑?不落入语言
的束缚(而能有言外之意)?这才是上等的? 诗?是吟咏内心情志
的? 盛唐的诗人作诗?只讲求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
迹可以寻求? 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清莹澄澈?玲珑剔透?(使
人)难以接近?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 2 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所指内容十分宽泛?其中主要包括文学流派、
作家作品、文学理论以及其他文学现象? 江苏省对文学常识的
考查?常常是依文设题?或围绕文段作者命题?或围绕文段材料
命题?考查对作者的了解程度?内容是较为常见的、重要的知识?
写出韩退之和王介甫的代表作各一篇?
答:
解析 首先要知道“退之”是韩愈的字?“介甫”是王安石
的字?然后可以联想相关篇目?
答案 (示例)韩愈的有?师说??进学解??原毁?? (任选
一篇)王安石的有?游褒禅山记? ?答司马谏议书? ?祭欧阳文忠
公文?? (任选一篇)
?战国策? 的体例是什么? 在?四库全书? 中属于哪
一部?
答:
解析 史书的体例有编年史、纪传体和国别体等?具体对
应的有哪些史书?考生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四库全书?内容
分经、史、子、集四部?
答案 国别(体)? 史部?
结合课本?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中国古代文学、文
化常识? 适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借助资料?集中、快捷、有效
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重点是弄清线索?复习时如果
能使内容繁多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形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的知识“网络”?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面对众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要讲究方法?巧妙记忆?
如表格记忆法?可设计“中国作家作品一览表” ?按年代依
次列出姓名、字号、代表作、文学流派等? 又如对比记忆
法? 对于一些易混的作家作品?可采用此法帮助记忆?如
刘鹗( ?老残游记? )和高鹗( ?红楼梦?后四十回) ??琵琶
行? (白居易)和?琵琶记? (高则诚) ?等等?
当然?解题时还要看清题目要求?诸如是填名字还是填字
号?是填代表作品还是填文学主张、风格流派?是归纳文学现
象还是解释体裁特点?等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
文忠?并有声艺林? 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
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 且
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 其词与元献同
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 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
风尚为之一变? 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1)文中的“元献”和“文忠”分别指谁?
答:
(2)文中的“疏隽”和“深婉”在宋词的风格流派中?分别是指谁?
答:
答案 (1)晏殊、欧阳修?
(2)豪放派、婉约派?
解析 (1)要熟记古代著名文学家的字、号、谥号等?
(2)宋词的风格流派主要指豪放派和婉约派?由“深婉”也可推
知是婉约派?
[参考译文]
宋初的大臣中写词的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
欧阳文忠?他们都在同行中很有名声? 但多数人都是一时兴
起之作?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有欧阳修和晏殊都很有才学?
在词的创作上也十分勤奋?(两人) 可以说是双鹄并翔?二龙
并驭? 况且欧阳修家在庐陵?而晏殊家在临川?于是词家就
有西江一派的说法? 欧阳修与晏殊的词同出于南唐?但深刻
细致则超过了南唐? 宋朝到了欧阳修?文风开始复古?天下
都以老师为尊?文风因此有了改变? 从词的角度来说?豁达
豪放影响了苏轼?深婉细致影响了秦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181
考点 3 要点归纳概括
要点归纳概括题是考查学生在阅读、断句的基础上?对文段
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一般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命题?
(1)与文段重要信息相关? 语段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是理解
语段的关键?既可以用来作为断句的材料?也可以作为设置问题
的依据?
(2)与文段思想内容相关? 思想是语段的统帅?所以对思想
内容的理解往往是出题的重点?
要点归纳概括题?一般可划分为阐释型、归纳型、评析型
三类?
1.阐释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
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
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 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
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 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
无余蕴矣? 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
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
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 及其
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 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 大
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
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答:
解析 此文是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的? 此题要求
说明写作时“予以数言了之”与“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
之”的关系?两者表面上看似矛盾?实际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
到这“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正是为文之道的根本?
答案 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
现? 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
意即可? 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
的见解来?
[参考译文]
所以?一题到手?必须静心考虑题目的精神、条理和范围?
由实字探求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探求到无字句处? 探究到题
目的本质之后?再探求到上下四方?使题目再无其他内容遗漏?
等到弄清楚题意后动笔写作时?务必是别人用数十百句还没有
写完的?我用几句话就已经写好了?及至篇幅写完了?反而觉得
有数十百句在笔下(?呼之欲出)? 对于别人几句话可写完的?我
则写上数百句?铺陈起伏?摇荡多姿? 等到把稿纸用完、把墨汁
用尽?反而觉得文章一个字也不多余? 这就是所谓的避实击虚
的方法了? 大将军用这种方法指挥作战?文人学士用这种方法
写文章?可以笔意纵横?奔放自如?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写好?
2.归纳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
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
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
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
还其珠?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
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 若辩其辞?
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
类?故其言多不辩?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墨子学说的特点?不超过 10 个字?
答:
解析 从“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
而忘有用”中可知?此段文字主要针对“社会上都说一些巧辩华
丽的话?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忘了它们是否有用”的现象
谈看法? 文中论及墨子的学说“其言多不辩”? 另外?根据“若辩
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也不难概括?
答案 重实用而不重文采?
[参考译文]
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给她准备好首
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 来到晋
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 楚国人中有
一个在郑国卖珍珠的?做了一个木兰的匣子?这匣子用桂、椒一类
香料熏过?用珠子和宝玉点缀着?用红色的美玉装饰着?用绿色的
翡翠环绕着?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还给他珍珠? 现在社会上
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华丽的话?君主只看重那些华美的言辞?却
忘了它们是否有用? 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
话?并把它向天下人宣告? 如果修饰他的言辞?就怕人们流连于
它的文采?忘了它的价值?为了言辞而损害了实用? 这和楚国人
卖珍珠、秦伯嫁女儿的事完全一样?所以墨子的言论大多不好听?
3.评析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
法、某个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
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 庚戌之春?有陈君
者?寓居于此? 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此园?令工画者为
图?请余文以为之记? 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
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 一日得志?思以逞其
欲?遂至朘(juā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
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
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答:
解析 此题要求考生以辩证的眼光分析评价文中主要观
点的思想意义?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又要能看出其局限性? 答题
时可分两步?先要理解语句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再评价? 作者
推测陈君画半野园的目的不是羡慕富贵?而是告诫读书人不要
贪图享受?并希望自己达到半野园主人的功业?这种思想观点在
那个社会是比较少的?在当时是一种进步思想?
答案 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
意义?“得志”的“志” ?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译文]
半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 庚戌年的春天?陈君
寄住在这里? 不久陈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
让善于作画的人把它画出来?让我写文章来作为这幅画的记?
士人当初穷困?地位低?生活在贫苦环境中?就是用破瓮来当窗
户?用草绳来拴门轴也会感到心满意足?若碰到偶然机会来到富
贵之家?看见华美的楼阁栏槛花木?就会心中喜悦?生出羡慕之
意? 要是有一天得志的话?就会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达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2 5年高考 3年模拟 B版(教师用书)
剥削人民不顾民生的地步?这同攻击劫掠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
同呢? 既然这样?那么陈君羡慕相国的家业而不仰慕相国一心
为国品质的心思?就可以知道了!
解答文言语段要点归纳概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疏通文言语段?读懂文章大意? 这是答好所有文言语
段要点归纳概括题的基础?
②筛选关键词语?提炼观点?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文段中的议论性文字?找准答题的关键信息?
③概括语段的主旨?有些抓住文中的议论性文字即可概
括?有些则要通读文段?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至其神妙之境?又须于无意中忽然遇之?非可力探? 然非功
力之深?终身必不遇此境也? 古体?伯昂尤有魔气? 就其才所
近?可先读阮亭所选古诗内昌黎诗读之?然后上溯子美?下及子
瞻?庶不至如游骑之无归也?
(节选自姚鼐?与伯昂从侄孙一首?)
姚鼐在这段文字中告诉他的叔伯侄孙伯昂?学诗要注重
什么?
答:
答案 ①注重积淀(答“积累功力”亦可)?②善于(学会)积淀
(答“循序渐进”亦可)?
解析 从文中“然非功力之深?终身必不遇此境也”可知要注
重积淀?积累功力?从“可先读?????????然后????????”可知要循序渐进?
善于积淀?
[参考译文]
至于诗神妙的境界?又必须在无意之中忽然遇到?不是可以
靠气力探求得到的? 但是若没有浑厚的功力?终身一定不会遇
到这种境界? 在古体诗方面?你尤其有才气? 根据你的才气相
近而论?可以先读王士祯所选古诗中韩愈的诗?然后往上阅读杜
甫的诗?往下阅读苏轼的诗?这样或许不至于像游走的野马一样
找不到归宿?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