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蔼(ǎi) 溺死(lì) 妯娌(zhóu) 佃农(diàn)
B.祖籍(jí) 迁徙(xǐ) 差役(chāi) 勉强(qiáng)
C.衙门(yá) 血溅(jiàn) 瞒着(mán) 周济(jì)
D.私塾(shú) 蛮横(héng) 不辍(chuò) 挪用(n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豪伸 托辞 瞩目 任劳任怨
B. 和睦 碾转 聊叙 勤劳检朴
C. 劳碌 逊色 通辑 为富不仁
D. 竭力 发髻 和蔼 东挪西借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朋友的误会,他百口莫辩,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B.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在这里成群结队影响团结!
C.他尽管坐拥金山,却为富不仁。
D.张凡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喜爱的生活委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视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二字。
紫红色的面孔 ②浓正的长眉
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 ④丹凤的亮眼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完成后面的题目。
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二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改为“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回忆我的父亲
李开复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个严肃而遥远的人。在印象中,父亲言语不多,也不爱逗孩子们笑。所以,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
虽然来台湾多年,但是父亲一直不变的,是那满口的乡音。因此,我们的家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们跟爸爸讲四川话,跟妈妈和兄弟姐妹讲普通话。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可以讲出很多四川话。听到川音,还觉得分外熟悉亲切。
我曾经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我。他很少表达他的感受,当我逐渐成年的时候,发现他也有他的“爱的语言”。比如他经常趁出门散步的时候,叫我一起出门上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一小段路,这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独处时间。现在想想,父亲总是把这种爱隐藏在沉默的行动里,以至于太阳的光芒总是使月亮的光辉失色。
但是父亲总是说到做到,对孩子们的承诺从未食言。有一次,父亲突发奇想给我出了一道他自认为非常难的数学题,他觉得我肯定答不出来,说如果我做出来,他马上把他的派克金笔送给我。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道摆火柴的数学题,需要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没想到年幼的我三下五除二,不到两分钟就摆好了。父亲“喜出望外”,立即把派克金笔交到我的手里,要知道,那时候,派克金笔是连大人也少有的贵重物品。
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内心一直藏着对中国的大爱,这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他当年为官一场,却又厌恶官场作风,到台湾之后,一直致力于写作。
父亲最宠爱五姐。他过世以后,五姐非常悲痛,专门写文章追忆他。她说,“爸爸来台湾,祖母留在大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从小,爸爸教她的第一首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小时候过年的对联,爸爸就写“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
父亲的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了我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当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些选择时,这些理念影响了我。而这些都是我成年以后逐渐理解的。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一直珍藏着钱穆先生赠送给他的书法,上面的字苍劲而从容: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1、文段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中多次提到“父亲沉默寡言”,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太阳的光芒总是使月亮的光辉失色。”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提到钱穆先生的书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人们歌颂母亲的诗句很多,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是歌颂父爱的却很少。请你依据本文表现出的伟大而厚重的父爱,在例句后面写两个连贯的歌颂父爱的句子。(2分)
例: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C 2、D 3、B 4、A 5、B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拉开 应当 烤 寻找
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C
4、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二)课内精读
1、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2、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爱。
3、不能。原句用“能”“一定能”反复强调,强有力地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改后句子中的“一定”程度较轻,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4、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三)类文阅读
1、父亲满口乡音;父亲有自己“爱的语言”;父亲信守承诺;父亲有很多的中国情结。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严肃、冷静、沉默寡言却深爱子女、热爱祖国的父亲形象。
3、与第一段中“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相照应。
4、进一步突出表现父亲形象高大,品行高洁。
5、示例: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父爱如春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暖与细腻;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