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NO.______
课题 第二节 细菌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教材 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之后,再进一步的详细地了解微观的生物的种种奥秘。教材旨在让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显微镜下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其生殖以及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功绩作以了解和认知,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 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细菌分裂后的细胞数目的计算,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缜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贴图活动及录像资料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总结 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通过对巴斯德探究实验的分析,认同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难点 芽孢的特点
教具 多媒体演示课件、录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情景引入 一、情境导入:、 二、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 2、巴斯德:肉汤的实验 三、细菌的分类: 四、细菌的结构: 五、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细菌的分裂繁殖 、 七、正确的洗手方法 小结: 生活中你经常洗手吗?为什么我们提倡勤洗手??图片展示两个科学家的故事 提供各种细菌的图片,鼓励学生分类 展示细菌和衣藻的图片,提出问题,归纳总结 自养和异养 展示图片,讲述,提问:有的同学认为芽孢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你认为对吗? 录像 图片展示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谁发现了细菌?他为什么能够发现细菌?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鹅颈瓶中的肉汤为什么四年不腐?巴斯德的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好在哪?? 小组合作,给细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观察细菌和衣藻的图片,比较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找出细菌最显著的特征?细菌和衣藻获取有机物营养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观察,思考回答 观察,说出细菌的繁殖方式,说出感受 计算手上的细菌数量 伸出双手,模仿 导入主题 通过分类,了解细菌的主要类型 通过与衣藻的结构比较,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和营养方式 了解细菌的休眠体和繁殖方式,认识到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 6 10 7 5 10
板书 细菌 小 分类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营养方式:异养 芽孢——休眠体 繁殖——分裂
课后反思 1.首尾呼应:导入较有吸引力,从“手”的导入,到“手”上细菌的计算结束。 2.过度自然:各知识点的学习的过度自然,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生殖各环节注重知识点的衔接。 3.新旧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如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 4.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自发认同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多处采用对比与分析,特别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如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