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写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2.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写法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竖式的简便写法。2.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3.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比较,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引入
(一)铺垫
1.口算 12×10
20×20 300×30
(指明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
18×30 103×4
(二)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乘车、、、)
课件呈现情境图:
(1)提出问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粘贴问题)
(2)分析问题揭示课题
怎样解决呢?
根据反馈板书算式: 160×30 106×30
观察算式中两个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并板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独立计算
边计算边思考写竖式应注意些什么?
怎样计算?
看情景图,提出问题:
生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理解得出:
每小时行的×所行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60×30 106×30
观察发现: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
……
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结合教材与生活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建模
1.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
(1)口算
学生回答口算方法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
启发:你会笔算吗?
(巡视学生探究活动收集学生竖式情况,反馈时板书典型的竖式)
观察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3)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怎样算才简便?(参与、倾听学生的讨论)
小结:课件呈现方法
列竖式时应注意因数末尾0前边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220×40= 360×25=
订正时问: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据学生反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2.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106×30
(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竖式计算)
(呈现学生书写情况)
(2)口算
你能口算验算哪些同学计算是正确呢?
观察这些竖式,你想说什么呢?
当学生说生1错的理由时追问:“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观察上面的竖式,你想提醒同学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所以160×30=4800
独立试算
呈现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生1: 160 生2: 160
× 30 ×30
000 4800
480
4800
解决问题要写上单位和答。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喜欢生2的方法,简便
生:2:写竖式时,0前边的数字对齐
生3:先乘0前边的数
生4:再看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
独立计算、思考、交流
反馈:
生1:第1题因数末尾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也有两个0.
生2:第2题因数末尾共有一个0,但积的末尾却有3个0.
生3:积的末尾0的个数等于或多余因数末尾0的个数。……
不一样,刚学的是因数末尾有0,这题是因数中间有0
独立试算:
生1: 106 生2: 106
×30 × 30
3080 3180
口算:想106×3=318,因数中还有一个0,就在积末尾添上一个0。所以结果是3180;
生1:错误(错在3乘6得18,0乘3得0,还要加进位1)
同桌交流
0乘3得0这个过程不能省,可以想如果有进位了,进位是几就写几,没有进位就写0占位。
各抒己见,应注意、、、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写法。
及时练习,让学生对新知及时巩固并在计算中发现新的规律,为后面的计算提供验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课件呈现练习
1.我是法官大人
(1)240×50=120( )
(2)580×12=69600( )
(3)160×60=9600( )
(4)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2.我会解决
(1)列竖式计算
160×60= 208×30=
(2)学校买来20盒铅笔,每盒120支,一共买回多少支铅笔?
(3)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周,用了多长时间?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独立计算
以“卡通的法官大人”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打破学生的疲劳,培养学生“快、静、对”的作业习惯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2)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0×30= 4800(千米) 106×30= 3180(千米)
160 106
× 30 × 30
4800 3180
答:特快列车30小时行4800千米。 答:普通列车30小时行318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