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6.1 口算除法 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6.1 口算除法 教案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0 16: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第71页的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 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小组交流、汇报算理来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再共同总结归纳出除法估算的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学会相应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关键:如何让学生掌握“想乘法做除法或用表内除法做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引导归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教材第71页的例1、例2,思考有几种口算方法。
课中探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1、口算抢答:(1)30×2= 7×50= 8÷2= 24÷8=
2、估算:28÷5≈ 122÷4≈
同学们对学过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板题《口算除法》。
4、出示学习目标:学会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二、合作体验,探究新知(大约2分钟)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喜欢玩跳绳吗?生:喜欢。
(1)、出示情境图
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间生活,学校为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买了一些跳绳(课件:学校买了80根跳绳,每班20根。)
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板书:80÷20)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师:观察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的口算除法有什么不同?生:除数是两位的
(2)、小组学习,探究多种口算方法:
师:80÷20要怎样口算呢?
师: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比一比哪组的算法多?
(3)汇报口算方法:我听见有的同学说得可好啦,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口算方法?
预测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
生1: 80÷20=4 ,我想4个20是80,也就是20×4=80,所以80÷20=4 。
生2:80÷20=4,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也就是8÷2=4,所以80÷20=4(黑板板书)
生3:我是这样想的:80-20-20-20-20=0,所以80÷20=4
生4:我是这样想的:20+20+20+20=80,所以80÷20=4
(4)补充、质疑。
(5)生总结口算方法:
(6)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再和同桌说一说。
2、同桌合作、探究估算方法(大约3分钟)
(1)出示估算:83÷20≈ 80÷19≈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两道题的要求吗?(用估算求商)
师:这两道题,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坐在右边的同学第一道,坐在左边的同学第二道,想好后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师:哪一桌同学愿意来说说你们的是怎样算的?
生1:83÷20≈ 我是这样算的:把83看作80,80÷20=4,所以83÷20≈4
生2:80÷19≈ 我是这样算的:把19看作20,80÷20=4,所以83÷19≈4
师: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3)小结:谁愿意来总结一下估算的方法?(把不是整十的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4)下面老师就要考考你了。(每两组同学做一竖行,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60÷20= 90÷30=
62÷20≈ 93÷30≈
3.教学例2(大约5分钟)
师: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你们会吗?
(出示例2) 150 ÷ 50 = 122 ÷ 30 ≈ 120 ÷ 28 ≈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自学71页例2,用问号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板书例2)
(1). 学生汇报,质疑。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生1:150÷30=5 ,我想5个30是120,也就是30×5=150,所以150÷30=5 。
生2:因为15÷3=5,所以150÷30=5 。
生3:122÷30≈4,把122看作120,120÷30=4,所以122÷30≈4
生4:120÷28≈4,把28看作30,120÷30=4,所以120÷28≈4
(3)师:通过刚的学习,我们发现例2、例1的口算和估算方法相同。
(4)下面教师就要看看你的掌握情况啦:(每两组同学做一竖行,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180÷30= 240÷40=
184÷30≈ 240÷37≈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给同学们带了一套手指操,我们一起去轻松一下吧!
课间休息:
做一套手指操需要180秒,每节手指操的时间是20秒,这套手指操共有几节?
三、快乐练习、实践应用(大约10分钟)
轻松过后老师可要检测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你们有信心吗?
1. 第一关:摘桃子。(必答题)
看第一关必答题,请每组的4号同学回答。摘到一个桃子即可为本小组加一分。
(1)90÷30= (2)720÷89≈ (3)407÷80≈ (4)480÷60=
(5)490÷70= (6)320÷8= (7)143÷70≈ (8)202÷50≈
2、第二关:火眼金睛。(必答题)
看第二关:火眼金睛也是必答题,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请1至4组的3号同学回答。答对一题可为本小组加一分。
(1)在计算60÷30时,把60看作6个十,把30看作3个十,6÷3=2,所以商是2。
(2)在估算324÷40时,把324看作是360,360÷40=9,所以324÷40约等于9 。
(3)540÷59 =9
(4)480÷60=80
3. 第三关:送小动物回家。(必答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有爱心,赶快把这些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吧!第三关也是必答题,请5至8组的3号同学回答。答对一题可为本小组加一分。
240÷4 = 271÷9 ≈ 143÷7≈ 420÷6=
20 60 30 70
4.走进生活。(加分题)
接下来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第四关加分题,加分规则:每小组按答对人数加分,1人答对加1分,2人答对加2分,以此类推。
(1)帮叔叔算一算:每包30本,一共要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2)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5.拓展题。(加分题)
(1)看第五关,咱们比一比谁的填法多,填法越多得分就越多。赶快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你的智慧之门吧!( ) ÷ ( )=2
(2)从每个小屋里任选两个数,再列两道你学过的除法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一个两位数,商是89,余数是98。求被除数是多少。 (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这五关,真了不起,老师真佩服你们,为你们出色的表现表扬一下自己吧!掌声在哪里?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对照着学习目标,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走进生活、快乐作业: (一)、必做题: 同步轻松练习41页一、二题 (二)、选做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口算除法及其相应的估算,并记下来。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50 ÷ 30 =5
1、20×4=80 1、30×5=150 想乘法算除法
2、8÷2=4 2、 15÷3=5 用表内除法算
课后反思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跳绳)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学例2,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来,怎样把情境串起来,让环节间的过度自然?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