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两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散文诗两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09 14: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7课、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散文诗两首
新知导入

初读感知
杭州有位“藤椅奶奶”她逢人便说自己的家事:哪家都有难念的经,喏,大儿子,50岁,生癌,钞票花了一竹篮,还是去了;小儿子开车运货,很辛苦。一天两趟,到家都晚上九点多了,还没吃上晚饭,而且,儿子还没造房子,孙子也没念好书,现在还没有工作……我还有力气,可以帮助儿子,挣点钱补贴家用……
80多岁的“藤椅奶奶”为帮助“做生意辛苦”的儿子,不惜背井离乡,靠卖藤椅艰难度日,这种为子女无私奉献的爱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与《荷叶·母亲》
新知导入

文学体裁
散文诗: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能给读者留下美感和想象。
散文诗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匿笑

xiù


并蒂


欹斜


嗅到
菡萏

摩衍


m?
y?n
姊妹



荫蔽
yīn
hàn
dàn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匿笑:
祷告:
沐浴:
花瑞:
菡萏:
欹斜:
并蒂:
偷偷地笑。
向神祈求保佑。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待放。。
倾斜,歪斜。欹,倾斜。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金色花

题目含义:以“金色花”为题,表达了一种母子深情,母子之爱,表现了人类天性的美好圣洁。


解释题目


“金色花“,印度圣树所开的金黄色碎花。诗中的“金色花”喻儿童。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作者作品
新知讲解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 ,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创造背景

整体感知
1、本文应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新知讲解
应是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要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天真、稚气。
2、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孩子,你在哪里呀?”
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整体感知
新知讲解


3、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展现了 “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读出母亲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读出孩子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4、“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
妈妈
我(金色花)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
牛棚时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纯真的母子之爱
三次嬉戏按时间顺序(从沐浴后,吃过午饭,黄昏时),不能颠倒。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5、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
二是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朵,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三是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四是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想象新奇、美妙。
7、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
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
母亲:
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
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8、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亲情美,人性美。 (主题)
诗中的小男孩,假设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当妈妈在庭院做祷告时,他会飘出一阵阵清香,给她带去一天的好心情,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他会投去小小的影子,为她遮挡刺眼的阳光。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请你用“假如我变成了  ”写一句话。
相信自己
看谁写的最棒!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康乃馨,我要放在 妈妈的床头,让她的梦也有香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我要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只小鸟,我要时刻飞在妈妈的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她听。

研读课文
新知拓展
9、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
母亲,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母亲,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母亲,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课堂小结
新知讲解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诗人借助想象,设计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发生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金色花
捉迷藏——看妈妈找工作
母子对话——坏孩子 不告诉你

三次迷藏
回报母爱
板书设计

行文思路
让妈妈嗅到花香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
荷花·母亲

题目含义:情景,抒写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富有韵味。是歌颂圣洁母爱的佳作。


解释题目


“荷叶“,莲的叶子。文题用“荷叶·母亲”,
是因为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作者作品
新知讲解
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我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我顿时泪如雨下。
母亲就是这样,就是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还是想着女儿。
1930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杨福慈告别人世。
  冰心将母亲为她保存了30年的、自己出生时第一次剃下的胎发,以及她在燕京大学获得的金钥匙,一并葬了。
  回首往事,冰心由衷地赞美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创造背景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1、这篇文章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母亲
2.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
荷叶
3.课文重点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象?由此联想到什么?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之情。
4、文章主要写“雨中三次看红莲”,红莲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呢?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
开满 亭亭
繁杂的雨
浓阴的天
烦闷
左右欹斜
无依无靠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不适意
徘徊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不动摇
雨势
并不减退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
看红莲







二写
看红莲







三写
看红莲








新知讲解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5、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修辞手法: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一段?


本段作用:



比喻、反问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等。
作者由荷叶隐蔽荷花比喻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关爱,表达对母爱的由衷赞美和感激之情。
结构上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
深化中心直抒胸臆,赞美母爱。

借景抒情:
母亲呵护孩子
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以物喻人:
作者将自己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遮风挡雨的荷叶,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联想
感激赞美之情

抒发
荷叶护莲
新知讲解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7、文中回忆九年前“我”与祖父赏莲的事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方式)?有什么用?
插叙。
由花及人,把三个姊妹比作三蒂莲,表现一家人对莲的喜爱,同时也为下文的以花喻人作铺垫。
8、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能反衬荷叶对莲的荫蔽的情重。突出母爱的主题。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9、作者因何烦恼?
天气,白莲凋谢。
10、段5为什么说“我不敢下阶去”?
“我”挂念红莲,怕红莲被雨打坏了。
11、《荷叶·母亲》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前者运用了描写,后者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研读课文
新知讲解
12、“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这是为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心中的温柔被深深触动,感受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
这首诗通过描写荷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13、本诗的主旨是:

课堂小结
新知讲解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

荷叶·母亲
白、红莲——回忆往事 欣喜
心中的雨点——母亲保护 感激

浓浓母爱
板书设计

行文思路
盛开的红莲——雨中欹斜 烦闷
荷叶倾斜——覆盖红莲 宁静

研读课文
课堂作业
1、用“/”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各两处)
(1)白 瓣 儿 小 船 般 散 漂 在 水 面。
(2)我 要 悄 悄 地 开 放 花 瓣 儿。
/
/
/
/
2、指出下面句子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2)(我)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3)“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
所要说的话了。
(4)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
坐在母亲旁边。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研读课文
课堂作业
3、按照要求填空。
(1)《金色花》是一首   诗,作者是    ,他是印度文学家。《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原名   ,该诗人的代表作有《  》、《  》等。?
散文
泰戈尔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2)《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主旨有相似的地方,两首诗分别借“金色花”和“荷叶”两个意象,抒发了

对母亲的爱
4、 仿照划线句,以爱心为话题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