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 总复习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单元 总复习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1 11: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内容及第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大小和组成。
3.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读写方法和组成。
【教学难点】
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出数位顺序图。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3.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4.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学生演示,然后说出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师生对口令。 (11~20各数的组成)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此数,再说出组成。
(2)先说出组成,再在计数器上拨此数。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一串20颗的珠子。
(1)从左边数,红珠子是第几个?从右边数呢?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5页的第1题。
2.全班交流。
3.小组仿照出题互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20以内的数还有什么疑问吗?
七、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八、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教师补充了不少的问题,丰富了复习内容。教师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出对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最后回到教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达到自我修缮知识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对于计数单位“个”和“十”的理解分析不够深。
2.没有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再教设计] 再教此内容时,会这样设计:
1.出示教材第105页的表格。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用玩游戏的形式,完成表格的填写。
2.针对完整的表格,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
第2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内容及第106页第2题、练习二十五第4~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2.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游戏激趣,导入复习
1.教师出示20以内的加法卡片,放在盒子里。
2.学生上台抽出加法卡片,快速说出它们相加的得数,如果算对,就把卡片留在手中,否则就把卡片放回盒子,然后让另一个学生去抽,算得数。这样轮流。(教师控制游戏时间)最后看谁手中获得卡片最多为胜出者。
二、讨论交流,揭示规律
1.教师把剩下的加法卡片按教材第106页的加法表的格式贴在黑板上。
2.学生以小组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我们手中的加法卡片该放在什么地方?
3.以小组为单位把手中的加法卡片贴在加法表中。
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
5.任意指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1)很快说出得数;(2)说一说思维过程;(3)说出另一道加法算式。
6.任意指一道10以内加法算式。
(1)很快说出得数;(2)说一说思维过程;(3)说出另一道加法算式;(4)说出两道减法算式。(教师板书相应的减法算式)
7.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学过的10以内的减法算式。(减法算式已经在各小组)
8.全班展示,交流排列的规律。
9.同桌互相出口算题,交换检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10.和同桌一起整理学过的减法算式(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并说一说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4~10题。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而20以内的加法相比之前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是有一定差异的,这部分内容重点是使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师一开始采用游戏的形式,把枯燥的计算变为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暗含比赛的意味,训练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接着采用全班合作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把规律的发现完全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思维能力。然后指任意算式说得数,说算法,说相关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给学生全面的体验。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用活动的形式把已经疲惫的、烦躁的学生重新激活。整堂课一波三折,却把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不足之处] 游戏激趣时间不好把握,游戏时间短,则算式完成不多;游戏时间长,则后面的内容时间较紧。
[再教设计] 抽加法卡片的游戏在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把握时间,再把没有算完的算式排列,进行后面的环节。
第3课时 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内容及第106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11,12,13,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巩固钟表中对整时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具钟,盒子。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复习
本学期我们学了一些图形,认识了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复习图形与钟表的相关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位置。
(1)指出教室中物体的位置,如国旗在黑板上面,老师的前面是讲台,我的右边是小明等。
(2)小结。
位置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位置的描述会发生变化。
前后:正对着的物体是前,背对着的物体是后。
左右:题目上如果是人物,就以题目上人物的左右为标准。
题目是除人物以外的任何物体,都以自己本身的左右为标准。
2.认识图形。
(1)我们认识过哪些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
(3)全班小结。
长方体:四四方方,对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六个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圆柱:两头同样大,能来回滚动。
球:能任意滚动。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认识钟表。
(1)时针:短又粗;分针:长又细。
钟表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2)整时:分针指向12表示整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学生拨整时:①教师说,学生拨;②学生说,教师拨;③同桌互相说与拨。
(4)时间的表示方法: 7时,7:00。
(5)教师拨整时,学生边写边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还有什么疑惑不解吗?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3,11,12,13,14题。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三个内容的复习都是把生活或实践活动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的,这样既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能直观地展现所学知识。在回忆和整理知识时,让学生多活动,多发言,小组讨论多交流,真正做复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练习题量略小,训练层次设计不合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得不够。
[再教设计] 针对位置和认识钟表的复习要增加一些练习题,比如左右的相对性的练习,学生生活与时间的对应练习等,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和时间概念的形成。